在形如棋盘的房屋遗迹中,21处唐宋古房址,4条宋代砖铺街道,古成都的里坊布局的残迹清晰可见……这就是成都繁华的红星路步行街旁,考古发现的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3月31日,这遗址与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等一起,荣获“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 成都博物院副院长江章华介绍,在现代都市中心发现唐宋时期的重要遗存,尤其是纵横交错长达数十米的铺砖街道,这在中国城市考古史上十分罕见。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张忠培、徐光冀,中科院院士吴良镛等多次到发掘工地现场指导发掘工作,对遗址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印证成都城从“日”字变“回”字 据江章华介绍,2007年10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一大型工地上作文物勘探时,发现了唐宋时期的遗存。工地位于成都市江南馆街北侧,东为大慈寺片区,西与红星路相邻,北为蜀都大道,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其中,唐宋时期主次街道、房址和与其配套的地下排水系统,皆为重大发现。 遗址中,遗迹从唐代晚期延伸到南宋晚期。有宋代砖铺街道4条,其中两条呈南北走向,相距约50米;另两条呈东西走向,垂直交叉形成十字街口。唐宋时期的房址,大小不一,有单间或套间,不成院落,主要分布在路两侧,均面向街道开门。 配套的大小排水道共16条,其中4条为地下排水沟主道。 唐代末期高骈扩筑罗城,使成都城从原来东西(大城、少城)并列的“日”字形向内城外郭的“回”字形转变,江南馆街遗址唐代晚期街坊,正是这一时期规划设计的体现。 江章华说,在考察中国城市发展变迁中,成都有着重要作用,而研究成都,这座遗址又举足轻重,“以前仅有成都城市发展的文字资料,但这次发现提供了实物佐证。” 唐宋“商业第一街”将成文化新景观 遗址还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遗物,主要为瓷器,以四川的青羊宫窑、邛窑的产品为主,也有龙泉窑、定窑系等外地产品,其外来品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多于成都其它同时期的遗址,可能也与这一区域当时较繁华有一定的关系。遗址还出土了唐代晚期的佛教造像头部、一些佛经石刻的残片等。这些与佛教相关的器物,可能与唐、宋时期大慈寺范围的变迁有关。史料记载,大慈寺唐、宋时期在成都城的东部,这一时期大慈寺区域是有名的庙会和集市地。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告诉记者,江南馆街遗址位于当时大慈寺的西侧,无疑商业发达,“如果说,成都市人民南路是现在成都第一路的话,那么,遗址中的唐宋砖铺道就是古成都的商业第一街。” 王毅透露,初步打算将遗址在原地展示保护,古街道的格局也将完整保护。“在遗址上加玻璃罩,与部分文物一起展示,这是保护设想之一。”目前保护方案正在设计中,目的是让市民近距离观看遗址,把遗址打造为成都市又一文化新景观。 [链接] 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2.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3.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4.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5.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6.河南荥阳娘娘寨遗址7.江苏无锡阖闾城遗址8.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9.河南新郑胡庄墓地10.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
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成都两遗址入列
2009-04-01 08:46 点击:695
[摘要]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成都两遗址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