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2020年,青岛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2009-07-22 00:11  点击:706
[摘要]2020年,青岛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今天上午,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明起开始公示,这一总体规划着眼于未来15年青岛城市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融入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思想,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总体规划突出城市特点
记者了解到,新一轮总体规划突出了青岛作为滨海和海湾型城市的特点,突出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确立全新空间发展战略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邻近区域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三条区域城镇发展轴向外辐射拉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范围新增了一市七镇
规划进一步突破了空间上的束缚,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规划区范围由中心城区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市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七镇,以及胶州市的营海等沿胶州湾地区组成,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未来青岛图景令人向往
规划勾勒出一幅令人振奋与向往的未来青岛图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在城市职能上,青岛将集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等诸多特色鲜明的角色于一身。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目标。

中心城区人口约500万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市市域总人口规模将控制在1200万人以内,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40平方公里以内,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7.8%,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
根据规划描绘的远景蓝图,到2050年,青岛将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城市景观优美,科教发达,旅游兴旺,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各项城市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将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如何协调2870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蓝本给出了科学合理的答案:统筹城市规划区生态、港口、旅游、产业与特色的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战略支点,突出滨海组团的集约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其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重点保护胶州湾生态“蓝核”,以崂山群脉为主形成的东部生态“绿核”,以小珠山、大珠山、铁镢山等地区为主形成的西部生态“绿核”等3大生态核心区;划定滨海生态间隔区,制定相应的管制措施,严格保护滨海地区的生态资源,确保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此外,将进一步彰显青岛“山、海、城、河、岛”有机交融的城市特色,打造帆船之都、影视之城、音乐之岛,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明起开始公示,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意见和建议,7月22日-8月22日,现场公示地点在青岛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地址:五四广场东侧),咨询电话:0532-83899000。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