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8日举行的合肥市旅游规划研讨会上,规划方抛出了对合肥形象的新定位——“上善水都、微笑合肥”。合肥如何建“水都”?“微笑”之说又从何而来?一时间议论纷纷,毕竟,这两个词对合肥市民来说都有些陌生。
A规划方:“水”和“微笑”都很美
在研讨会上,规划方上海派尼欧旅游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策划洪基军提出,合肥目前提出的“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科教基地、滨湖新城”的“五大形象”比较复杂,比较零散,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城市形象。“这应该算是合肥的五张名片。”昨天,洪基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没有关联度的五张名片不是“一个拳头”,不能代表合肥的整体形象,而整体形象不鲜明,就难以传播。
洪基军认为,随着滨湖新城的建设,合肥将逐步变成一座滨湖城市。而考虑到合肥濒临巢湖并且市区内水系较多,就提出了“上善水都”的定位。“而且在全国来看,这一个定位也是新的,没有城市用过。 ”
而就“微笑合肥”的提出,洪基军则透露了更多细节。
“我认为中国的旅游同国外最大的差距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服务。 ”洪基军说,之所以提出打造一个“微笑之都”,是希望将合肥模糊的形象清晰化,最重要的是“这个角度容易操作,而且投资也不大”。
洪基军说,他提出这个形象定位的目的是为了让游客对城市产生一个美好的印象。“水和笑,都很美。”
在操作层面,洪基军提出了更具体的设想。打造“微笑合肥”可以通过更改城市的标识、指示牌、宣传品,甚至是书记和市长递出去的名片来实现。至于软件改造,则要从出租车、公交车、车站、宾馆、旅馆、旅行社等窗口着手,提升服务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需求,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微笑之都”。
B市民:有亲和力但“莫名其妙”
在安徽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台运红看来,“微笑合肥”这个定位很好,因为“让人看了觉得很有亲和力”。她认为,“微笑合肥”的提出也是旅游人性化的一种体现,开始关注作为个体的游客,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过更多受访市民则是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合肥市民李先生说,“微笑合肥”很空,没有很明确的定位。 “虽然说听着很有亲和力,但到底什么样才算是微笑的合肥,大家都没有很明确的概念。 ”
李先生认为,“微笑合肥”不是说大家见面微笑一下就可以了,而要将其变成一种城市的气质、感觉、内涵,这很难做到。
合肥资深旅游人朱先生说,“‘微笑’这个定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无法体现合肥的个性,这样的定位完全也可以用到无锡、苏州等城市。”朱先生认为,“这个形象定位很一般,而且这样的宣传语对旅游来说,很难做营销。 ”
C专家:其他城市也能“微笑”
“原来合肥不是科技城吗? ”曾在合肥工作多年的四川籍策划人安先生说,“上善水都,微笑合肥”给人感觉概念太抽象。
安先生认为,“定位要能代表特点、定位要能表现主题、定位更要有深厚的内涵,只有有深厚的内涵才有文化发展的基础,有了文化发展的基础,概念才能成为品牌,才能站住脚。 ”
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章尚正表示,一个城市形象的提出,必须赋予一定的个性,要突出自己城市的特色,要和其他的城市区别开来,“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这个城市而不是别的城市。 ”
章尚正认为,“上善水都、微笑合肥”就没有个性,没有体现自己的城市特色,让别人无法确信这代表的是合肥而不是别的地方。
“如果说‘微笑合肥’可以作为我们的城市形象口号,那又有哪个城市不能定位为‘微笑’呢?而我们又‘微笑’在哪?”章尚正认为,“关于‘微笑合肥’,市民恐怕难有认同感。 ”
此外,章尚正认为,“上善水都”也让人理不出头绪,“难道仅仅因为合肥在建设滨湖新区就可以被称为是‘水都’? ”再加上“上善”是一个蕴含了太多文化底蕴的词,章尚正认为合肥还不具备这样的气质。
合肥新定位引起热议 能否一“笑”了之?
2009-08-02 06:25 点击:519
[摘要]合肥新定位引起热议 能否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