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的环保大潮之猛烈,让不少企业主现在依旧心有余悸,环保之风愈演愈烈,2018年后环保还要严查三年。如今2018年已过半,去产能、抓环保、进区入园都是不能逃避的关键词。环保督察前仆后继,势不可挡,万千企业家如芒刺在背,苦于如何让企业在环保大潮中生存下来。 的确,大量重污染工业与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令人触目惊
2017年的环保大潮之猛烈,让不少企业主现在依旧心有余悸,环保之风愈演愈烈,2018年后环保还要严查三年。如今2018年已过半,去产能、抓环保、进区入园都是不能逃避的关键词。环保督察前仆后继,势不可挡,万千企业家如芒刺在背,苦于如何让企业在环保大潮中生存下来。 的确,大量重污染工业与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但是不难发现,某些轻污染行业甚至零污染行业,也难逃环保飓风的肆虐。目前看来,环保问题只是政府洗牌经济布局的幌子,并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铁腕与重拳的频繁来袭。
企业关停的一般原因
政策性关停
政府以一个任务或者命令式的政策关停企业,是带有政策导向性的。针对的是一个省或市的范围内所推行的整体工作,政策性关停可能会出现大范围内的关停或者某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企业被关停,如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浙江“三改一拆”、山东“南水北调”等。
环保性关停
环保性关停出现的频率逐渐变高,因为禁养措施和环保力度加大,一些带有污染性的中小型行业都在进行关闭关停。
产业性关停
如上海“198工业用地减量化”和“五违必治”,这两项政策主要是对一些工业上能耗大、污染大并且经济贡献比较低的工业场地进行关停和腾退。
用地性关停
用地性关停主要是企业可能涉嫌违法用地的情况,这种性质的关停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被拆迁的结果。很多企业在实践中改变了集体土地的用途,农用地或者养殖地却被用于了工业建设,被相关部门认定为违法用地进行拆除。
处罚性关停
企业关停最后一般都会落实到处罚和强制行为上。处罚性关停是指企业存在消防、安全、环保等不达标的情况,为了达到处罚的目的,政府会采取一些关停手段。
强制关停
强制关停的原因五花八门,但实际执行中,这些处罚政策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令努力采取补救措施的企业措手不及、无可奈何。
民间呼吁“环保不能一刀切”,只是鸡同鸭讲;官方呼吁“环保不能一刀切”,只是安抚情绪。强制关停激化的诸多矛盾、造成的数起悲剧,执法部门看在眼里却依然不为所动地冷酷执行,其背后的动因要比“环保”这个公益概念的“利益”庞大得多。
供给侧改革持续升温
供给侧改革是企业整改风暴的幕后推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2015 年11 月10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第一次被提出。随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6 年1 月26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方案被研究并正式得到推动。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援引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通俗解释如下:
“以包子为例。事情的起因是,有一次去芜湖。芜湖有一家据说始建于光绪年间的包子铺。一天早上,朋友带我去那里吃包子,就联想到现在人们讨论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现实是:很多包子做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通常说的内需不足或产能过剩)。于是,从需求侧做文章,号召人们买包子,并促进包子外销。但从效果看,人们买包子还是不踊跃,而且外销也基本饱和了。这意味着在需求侧做文章的空间已经不大。于是,目光转到了供给侧。一看供给侧,问题来了。原来包子做的就有问题,好吃的包子很有限,无法下咽的包子做了一堆。这样,新的思路就有了。多做好吃的包子,少做或不做无法下咽的包子(即供给侧改革,发展新兴产业,提供适销对路产品,去库存,消灭过剩的产能)。这个思路对不对呢?当然对。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大量的好吃的包子做出来了,结果销量还是没增加多少,很多人还是不买这包子,而是弄两个馒头夹点咸菜就完了。一问,问题清楚了。你们为什么不买包子吃馒头?因为我们买不起,包子10块钱一个,这一笼就100块(夸张点,为了好算账)。而馒头5毛钱一个,两个一块钱就搞定了。 嗯,看起来还是需求的问题。但需求的问题在哪呢?哦,对了,价格,10块一个包子实在是太贵了。于是,找到了老板:你的包子卖得这么贵,怎么行啊?降降价,销路不就上去了吗?但没想到,老板也是一肚子苦水:我也知道这包子贵啊,我也知道10块钱一个包子人们买不起啊。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这一个包子里,税就占了5块。原料面肉菜虽然不贵,可运费贵啊,每个包子物流的成本就合一块钱,房租一块钱,再加上人工还有其他的七七八八的费用,你知道我一个包子才赚多少钱吗?两毛钱!我怎么降这个价啊。 现在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了吧?就在供给和需求的中间地带。由于这个中间地带的扭曲,就造成了我说的,企业生产什么什么不挣钱,消费者买什么什么贵的不得了。”
结论是什么?
只有疏通中间,才能打开两侧(供给与需求)。
关于中间地带,理解有二:一是政府税收和社保缴费过高,让企业无法生存;二是垄断国企占有太多的社会资源而效率又太低,靠价格垄断生存,抬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 即要落实如下举措:全面减税(不是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的负担,让市场来配置资源;推进市场化改革,缩小国有经济规模,开放行政垄断行业,取消对国企、民企的差别性待遇。
国际油价由140多美元跌到了现在20多美元,可是国内汽柴油价格仅仅下跌了约30%,是美国的2倍多,政府和垄断国企都得利,但抬高了全社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什么前些年各个地方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卖地?因为政府缺钱缺收入,通过卖地可以快速的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从而也把房价推到天文数字,让百姓买不起房,也让整个社会的人都投入到炒房获利中,从另一方面也在抹杀实体经济。房价这么高,土地和税费占了大约70%,这个钱都被政府拿走了,而高房价带动了几乎所有物价的上涨,降低了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现在开始只有让所有的企业正规化被管理,大家都交税不用逃税不需要避税,这样政府的财政收入才能高,才不用靠卖地去获得财政收入补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基于宏观经济现状做出的计划经济干预,但是在执行层面,行政化干预与决策被投机资本所利用,使得整个供给侧改革的风向发生很大变化。在市场经济下行政管制改革必然带来错配的后果。
随着披着“环保”外衣的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广告和标识行业逐渐来到了这场地震的震中位置。行业的震动导致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停产、工人失业等一系列恶性结果,产业链已有崩溃之虞。 面对危局,广告和标识企业首先应当紧跟形势、未雨绸缪,对于环保要求、结构升级等相关政策,仔细研究、力求吃透,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搬迁至工业用地集中生产是行业未来的唯一出路。在此过程中,做好产业转型(生产能力和技术组织方式的提升)、提高服务质量(专注做实事,铸造品牌力),不落伍于行业上游。中国企业成功者有两种,一种是商人,他们善于捕捉机会,交易,套现,实现利润;一种是企业家,他们创造机会,赢得市场,赢得客户,赢得利润。未来市场更需要企业家,因为市场饱和,套利的机会越来越少。假设国家政策持续不变,在宏观经济下行中,企业两极化会逐渐加剧,广告和标识行业的重新整合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