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让临沂人“幸福指数”攀升

2008-07-17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创建全国文明城让临沂人“幸福指数”攀升

6月5日,几名小学生在临沂陈白庄社区宣传橱窗内张贴创建文明城市张贴画。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临沂组织中小学校与当地社区结对共建,让小学生走进社区,宣传文明礼仪知识,维护优美居住环境。
   日前,家住临沂市兰山区西苑社区的魏启芳老人家里安装了一台呼叫器。5月27日一大早,老人起床后感觉身体不适,就按下了呼叫器的红色按钮,医疗救护人员不到十分钟就赶到了他家。老人说:“以前一人在家老是担惊受怕,现在安装了呼叫器就放心多了。”
   像魏启芳老人一样,临沂城区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家中都安装了这种“援通社区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按键,援助系统就会立刻联系到其子女、邻居、物业及服务中心。这正是眼下临沂市全力推进创建文明城市给百姓带来的诸多实惠之一。
  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一个城市的综合性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是拿到这块“金牌”,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一重要理念,贯穿创建工作的始终,幸福指数成为临沂文明城市创建的“风向标”。
   细微之处见文明。临沂市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建设与改造进程,先后在城区28条主、次干道铺设盲道22公里,在城市市区、郊区新建和扩建道路的人行道上设有坡道路面,对商场等公共设施和旅游景点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使市区所有道路的盲道设置率达到100%。
   现在,家住沂河社区的刘大妈每天的重要任务是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外出逛逛,然后到超市买菜。说起临沂创建文明城市,老人笑逐颜开:“现在很多超市和广场都建起了坡道,每天我都推着老伴一起逛逛,他高兴得不得了。”
   3000多名环卫职工昼夜奋战,累计清理垃圾45.8万多吨;8000多家“五小”单位短期内办理了卫生许可等证照,走上了文明经营之路。2000多个新增的停车位,几百块新增的道路指示牌,城区主要路段100%的盲道设置率,新购置运营的豪华空调公交车、新安装了“GPS”呼叫定位系统的出租车,还有新建的盲人图书室、慈善超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一大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创城”还创出了政府职能部门的高效率。2007年,临沂推出“马上就办”直通车,截至目前,共接到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3000余起,办结率达到98%。
   坚持提升“幸福指数”的科学理念与深入实践正在给
   临沂百姓带来越来越多的幸福与实惠。在临沂市最近搞的一次网上调查“生活在临沂,你觉得幸福吗”中,96.8%的网民选择了“比较幸福”。
  宜居之城提升市民幸福感
   家住临沂市区八腊庙街中段的市民顾玉华,怎么也没有想到他门前的小路也被列入了市里的整治范围,以前这里路面坑洼不平,雨天积水严重。这次道路整修后,路变平了,也建了草坪,他们还第一次在小区见到了消防设施。
   更优雅、更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创建全国文明城给临沂人带来的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此,临沂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城市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先后对城区60余条道路进行了整修;新建城市绿地500余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0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7.77%;沿沂河建成了纵贯临沂南北的风景秀美的滨河大道,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城区7条主要水系全部进行了综合治理,成为生态宜人的“幸福河”。与此同时,取缔“五小企业”4000余家,取缔违规燃煤炉灶和露天烧烤1.2万余处,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
   在2005年临沂以全票高分当选省文明城市后,今年临沂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转移到了“背街小巷”。随着市委“决战西城”一声号令,西城面貌焕然一新。解放路中西段7842米进行彻底整修;聚才路、琅琊王路以及工业大道等几十条道路同时修补;西部城区新增110多块警示、指示、指路等标志牌。“每天一堵就是半个小时的水田路”也变得畅通无阻,沿街摊位进店经营、车辆规范停放,私搭乱建一并拆除。

   创城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生活在临沂的百姓,已经切身感受到了文明城
   市创建带来的实惠:背街小巷整洁一新,旧貌换新颜;拆墙透绿,管线下地,串串路灯照亮了城乡的每个角落;城区旧城改造,农村旧村改造,惠及千万农户……
  城市“文化味儿”更浓了
   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站在“文化立市”的高度,临沂市同时开建了图书馆、文化大厦、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区先后建成十多个文化广场,沿滨河大道建成了“百里文化长廊”。
   今年以来,临沂市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大院3771个,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7000多个,建成“农家小康书屋”937个,配置图书13万个品种210多万册,电子音像制品13万张,组织举办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文艺进社区专场演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文明创建的主阵地,也是关乎民生的直接载体。为提升社区文明水平,临沂市通过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组织文明单位向社区捐赠各类图书13万余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社区小广场每天晚上都有各类演出,市文化部门还专门派出一支近百人的艺术辅导员队伍深入各社区、广场进行艺术辅导。
   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临沂市不断丰富着城市文化内涵,日趋浓郁的城市文化气息为文明临沂增添了亮色。临沂推出了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王祥卧鱼》等精品舞台剧作,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已拟作为中央电视台下年的开年大戏,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
   住在香榭丽都的刘长昕说:“文明城市创建,解决了咱百姓切身的一些事儿。道路变平了、变宽了,绿地更多了,路灯更亮了,文化氛围更浓了,现在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沪宁高速同一地点司机频频“撞破头”(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