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竟译作“Talkago”

2008-07-22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前言”竟译作“Talkago”

  近日,笔者在去河北白洋淀旅游时,就看到了几块这样的英语标识牌,不仅令人发笑,而且令人吃惊!

  首先是标牌上的文字介绍,“前言”竟然被译作“Talkago”,中文意为“以前谈的话”

  或者“过去谈话”,相信任何一个老外,或者学过英语的中国人看后都会哑然失笑。正确的表达有这么几种说法:Preface、Foreword、Introduction。这些词在使用上还有细微的差异,而常用于旅游景点的“前言”,笔者倾向于“Introduction”。

  还有块标牌,把“游客安全须知”翻译成了“Thevisitor'ssafebeardknow”。但是,这句英文的中文意思是“游客安全胡子知道”,与其本意“游客安全须知”相差甚远。显然,这块英文标识牌的译者没有正确理解“须知”的含义,应为“必须知道的事情”,而不是“胡须知道”。译者从中文字面上硬译,将中文“须”翻译成Beard(胡须),如此,“须知”就变成了“Beardknow”,结果成了“胡子知道”,前面还加个“Safe”,成了“安全胡子知道”。其实,“游客安全须知”可译作“Touristguide”,老外们看后便知。还有一个标版更离谱(如图)。中文写得比较夸张,不仅有口语里的“嘿”字,还夹杂了一个英文单词“No”。而下面的英文,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这花是漂亮的,请不要留情!这岂不把原文的意思弄颠倒了、鼓动游客纷纷来摘花啊?还有,英文最前面的一个字母H,笔者不知如何把其翻译成中文。如果妄加猜测的话,“H”应为“woo”,是一个80后常用的感叹词。在笔者看来,这块牌子是否有必要立,值得商洽。如果确实有必要立的话,那就是用来提醒某些不文明的中国游客的,英文就免了吧。

  看了以上的几块英语标识牌,加上以前也经常遇到这样的英语牌子,总的感想是有的人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太随便,译得不够认真,而相关部门的把关也不严,甚至说没有把关。如果译者稍微查一下词典,则完全可避免这样的“洋相”出现。而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在我国学习、工作、旅游的外国人不是个小数。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样的“洋相”会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组图:奥运限行标志简单醒目 街边与路面均可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