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把“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纳入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划,并提供相应经费保障
一些名胜景区的双语标志“乱翻译”,公共厕所的性别标牌五花八门……公共信息标志常令人感觉莫名其妙。成都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8月起启动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向诸如公共厕所的“烟斗”或“高跟鞋”以及错误的双语标志“宣战”,以提升城市文明。成都市还将邀请高校外语教师、留学生、外籍专家等组建全市翻译专家委员会,为“纠错”提供技术支持。
公共标志4类现象给成都“抹黑”
公共信息标志是用来提示和指导人们行为的标志物,标准化的标志可方便人们出行,有利于增进国际交往和对外开放,体现城市文明程度、展示城市形象。然而,当前全市在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双语标志翻译错误、导向标志设置不够、标牌指示信息失真、标志陈旧毁损等。
杜绝乱译政府组建纠错专家组
成都将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体系,组织制定涉及商业服务业、体育场馆、医疗卫生等公共场所的双语标志、多语标志翻译方法地方标准。同时,由政府部门邀请高校外语教师、留学生、外籍专家等组建全市翻译专家委员会,对全市公共场所多语标志的翻译内容进行咨询和指导。成都还将把“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纳入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