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传来——200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3510.7万人次,同比增长20.6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34.19亿元,同比增长20.1%;接待入境游客29.15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1.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31%、11.8%。在多个城市旅游指标大幅下滑的形势下,我市主要旅
游指标保持20%左右的增幅,可谓“逆风飞扬”,这种发展态势使郑州昂首步入全国旅游第一方阵。
刚刚过去的2008年,也注定将在郑州旅游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这一年,接踵而至的冰冻、震灾、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让郑州旅游业遭遇重创;这一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暨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亚洲艺术节等大事、喜事连连,为波澜壮阔的2008年镌刻下辉煌的记忆;这一年,为启动低迷的市场,市旅游局带领“欢乐郑州行”推介团走遍大江南北20多个城市,坚定地实践“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开放型营销模式,在经济的“寒冬”点燃熊熊火焰。
回望不平凡的2008年,有许多精彩的画面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间——
3月24日,在二七广场举行的“郑州都市休闲游”启动仪式上,参加2008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的115名国际旅游小姐再次掀起美丽风暴,引领郑州扑面而来“国际风”。
4月8日,在春日喜雨中隆重举行的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让海内外数万华人共同唱响《黄帝颂》。
4月10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轩辕堂内高朋满座,来自海内外222个旅游城市的近500名市长及代表会聚一堂,纵论世界旅游发展,首次向世界发出《郑州宣言》。次日,2008中国国内旅交会在郑隆重开幕,十万客商云集绿城。
7月19日,在郑州“农家乐”发展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等机构的专家首次“把脉”郑州“农家乐”。
9月26日,第十届亚洲艺术节在郑隆重开幕,来自亚洲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和中外艺术家齐聚郑州,共享艺术盛宴。
11月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在日本访问时提出“旅游立省”重要战略思想。
12月中旬,河南“旅游立省”发展战略研讨会在郑召开,多名专家达成共识——河南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阶段,提出“旅游立省”战略符合经济发展大趋势,旅游业应成为引领河南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产业。
2008年年末,《中国旅游报》专门邀请国内旅游专家研究“欢乐郑州行”引发的“郑州旅游营销现象”。专家称赞,“欢乐郑州行”用坚实的脚步、创新的思路为2008年低迷的国内旅游业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
这些画面、这些场景传递出同一个强音:在重大旅游、文化节事活动的带动下,郑州城市美誉度不断增强、旅游辐射半径不断扩大,关联度极强的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强力助跑开放的郑州走向世界。浸润着厚重文化的郑州旅游把绿城包裹在秀丽山水中,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地。
旅游引领经济结构转型
提起郑州,你会想起什么?是禅宗祖庭嵩山少林还是巍巍炎黄巨塑,是轩辕黄帝的飒爽英姿还是“明清第一庄园”的创富传奇?随着近年郑州精品景区的强力打造,这些鲜明的“城市符号”在人们心中打下深刻烙印,成为吸引物流、客流、资金流的强力磁场。据不完全统计,郑州近几年仅用于景区投资及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20多亿元。层出不穷的精品景区犹如串起“魅力郑州”的颗颗明珠,折射出古都郑州的3600年文明之光。 (下转第二版)
尽管是冬季旅游淡季,全新打造的巩义康百万庄园却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为最后的布展紧张工作,导游员正忙着大练兵。伴随南大院、栈房区等核心工程的完工,“明清第一庄园”雄姿再现。“利用一年的时间,巩义市委、市政府投资近8000万元重新打造康百万庄园核心景区。该工程完工后,我们景区面积增至6万余平方米,是老景区的6倍,近半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30%左右。”康百万庄园负责人李春晓欣喜地告诉记者。该景区的“旧貌换新颜”只是巩义市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引领经济结构转型的缩影。据巩义市市长张春阳介绍,2007年9月,巩义市宣布3年斥资2.4亿元完善杜甫故里、康百万庄园、浮戏山雪花洞等景区基础设施。仅2008年,该市用于四大精品景区建设及伊洛河景观带建设的投资就达6亿元左右。无疑,这个工业大市的“旅游觉醒”给人带来的思考是深远的。
在郑州,把旅游当作经济转型突破口的又何止一个巩义。走进旅游扛大旗的登封,湛蓝天空下,巍巍嵩山向世人讲述着“嵩山无穷奥”的千古传奇,嵩山历史建筑群用穿越时空的张力诠释着文化的魅力。以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为推动力,该市完成了嵩阳书院连接步道、观音阁、三皇禅院等建设。以壮美的嵩山为舞台,以大自然为乐器,2008年,《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绎出的天籁之音让众多游客为之倾倒。该演出去年共演240场,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收入2200余万元,在门票收入逐月增长的同时,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业异常火爆。
连续3年举行的高规格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助推新郑旅游飘向全球。统计数字显示,拜祖当天,数千名政要、华侨、明星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9个社团组织、52个姓氏宗亲会嘉宾齐聚新郑,央视3个频道及多家网站同时直播,海内外30多家媒体聚焦大典。这巨大的“眼球效应”形成强大磁场,吸引八方游客涌进新郑。
在荥阳,以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景区为核心,这座离郑州城区最近的县级市正在完成“蝶变”。位于新310国道附近的刘禹锡公园成为郑州西部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另一座全新打造的李商隐公园,你可细细品味“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深远意境。
如今,畅游郑州,你会欣喜地发现,在灿烂的殷商文化曾滋润过的这块土地上,正在上演着一场以旅游产业大发展为主题的精彩舞剧。这场“大舞剧”向世人展示着古都郑州的美丽与博大。
旅游担当郑州形象“推广大使”
2008年4月11日晚,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出现场,水声、风声、林涛、虫鸣构成天籁般的禅韵,震撼着参加国内旅交会的数千名中外嘉宾……
“如果你想让别人了解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敞开大门让他们来到你们的城市。”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举办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美国华盛顿市副市长尼尔·阿尔波特先生一语切中旅游的特殊作用。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深刻感受到,在世界经济大潮中,风起云涌的旅游业已担当起城市形象推广及外交大使重任,其绿色产业与关联产业的天性引领更多城市重视旅游发展,由此带来的是,区域经济合作更频繁,合作区域更广泛。
“必须站在全新高度来认识郑州旅游营销,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视野来审视郑州旅游发展。”市旅游局局长岳俊华深刻认识到,旅游营销是推广城市的有效载体,必须站在战略发展高度来制订营销方案。
针对2008年国内旅游业低迷和小长假火爆现象,该局果断调整营销策略——在继续巩固东南亚、日韩等国际市场的同时,将国内“主战场”移至本省及周边城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岳俊华率“欢乐郑州行”推介团于去年“五一”、端午节分赴豫南、豫北8个城市促销;此后半年,他们又完成了对省内4市及石家庄、武汉、珠三角等近20个城市的推介。
“郑州是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来西安推介的城市。”2008年6月初,“欢乐郑州行”在西安举行推介会时,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康立峰感叹地说。康立峰感叹的背后,是当年国内旅游业遭遇“第二次非典”。 “2008年,郑州旅游面临重重困难,我们只有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才能确保完成各项指标。”岳俊华始终坚信,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取得实效。
去年9月14日(中秋节)深夜,“欢乐郑州行”推介团成员乘坐大巴从广东星夜赶回郑州。在13天的推介中,他们的足迹遍布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7个城市。在每个城市,精彩的少林功夫表演都让郑州旅游掀起阵阵热潮,《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南方主流媒体的大篇幅新闻报道更吸引成千上万市民聚焦郑州。
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4月至10月,参与“欢乐郑州行”推介的我市景区、旅行社达50多家、外地旅行社达1200多家、新闻媒体102家,共发放旅游宣传资料8万余份,签订合作意向和协议2200余份。不光“走出去”,更要“请进来”。2008年下半年,市旅游局分5次邀请洛阳、广州、西安、济南等市旅游界人士来郑踩线,累计邀请20个市的旅游局、旅行社、媒体近600人来郑感受美丽郑州。
旅游是宣传城市的最好“名片”。伴随“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开放型营销战略的实施,郑州旅游知名度节节攀升。在国内旅游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郑州务实的旅游营销模式引发国内旅游界关注。在2008年末由《中国旅游报》主办的座谈会上,来自国家旅游局、中国社科院的多位专家指出,郑州旅游主动出击、迎难而上的做法让大家在“寒冬”中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打造郑州乡村旅游产业带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旅游业面临新一轮变革,郑州旅游业应如何积极应对,从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审视自身和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后,市旅游局局长岳俊华的信心更坚定了:“虽然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会在明后两年给旅游业造成负面影响,但外部环境和需求变化会促使旅游业深度整合,使之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岳俊华的信心也从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的分析中得到印证——由于经济放缓,人们通过旅游缓解压力、享受闲暇的愿望将更加强烈。旅游业应顺应并引导这一趋势,推出适宜大众消费的短途休闲旅游产品,扭转不利局面。
这些最新观点成为支撑郑州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而一场不见硝烟的乡村旅游“包围战”则早已在郑州周边悄然展开。
壮丽的黄河风光堪称绿城的“金腰带”。就在这条“金腰带”周围,100多家“农家乐”如镶嵌其间的亮丽宝石吸引着八方来客前来观赏大河风光、品农家菜肴。由此,形成了一条以“农家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在惠济区花园口村,村民李广胜经营的“黄河人家”农家乐声名远扬。两年来,这个挂着成串玉米、辣椒的“农家院”生意红火异常。每逢旺季,必须提前一天预订才能吃上美味的黄河鲤鱼。与“黄河人家”毗邻的是惠济区精心打造的“农家乐”一条街,沿街20多家“农家乐”一溜排开,统一挂有星级标牌、出游线路等指示牌。2008年,该区共接待游客372.31万人次,国内游客增长28.25%;实现旅游总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5.47%。
无独有偶,在二七区,以樱桃沟为代表的庭院型“农家乐”和以梨梁寨为模式的园区型“农家乐”也打造出郑州南部“农家乐”产业带。该区“农家乐”经营户达70多户,其中星级“农家乐”11户;“农家乐”从业人员1000多人,年收入2000多万元。
惠济、二七“农家乐”的蓬勃发展只是全市乡村旅游迅猛发展的缩影。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农家乐”200余家,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500余人,初步形成“一带两线三区六点”的发展格局。一带即东起雁鸣湖、西至巩义河洛汇流处的黄河风情“农家乐”休闲带;两线即西环路至荥阳万山的中原路沿线和郑密路沿线近40家农家乐旅游线;三区即常庄水库、樱桃沟、马头岗三个“农家乐”集中区;六点即中牟县雁鸣湖、新郑市中华黄帝古枣园、新密市凤凰山、登封市朝阳沟、荥阳市万山和巩义市浮戏山6个“农家乐”聚集区。
从“无路”中寻路,郑州“农家乐”的发展之路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从2006年开始,市旅游局就多次组织各县(市)区旅游部门负责人赴杭州梅家坞、成都“三圣花乡”、黄山翡翠谷等“农家乐”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2008年3月,在借鉴成都发展“农家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该局研究制定了《郑州市“农家乐”旅游管理办法》及《服务质量规范》,为我市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8年年初,伴随我市首批星级“农家乐”出炉,宣告郑州“农家乐”从此进入规范阶段。而“2007郑州和谐城乡游”、“2008郑州城市休闲游”等大型活动则为乡村旅游大发展开辟了“康庄大道”。这两年,每逢长假,市民都习惯于拿一份市旅游局免费发放的“快乐出游计划”指导出游。通过报纸分发、公交派送等渠道,市旅游局累计向社会发布《快乐旅游A、B、C计划》数百万份,引导市民体验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一头挑农村,一头连城市”,不仅帮农民走上致富路,更让市民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郑州四季旅游活动不断,杏花节、樱桃节、西瓜节、大枣节让我们一年四季有玩头、有看头。”不少市民兴奋地告诉记者。
用星级制度规范行业发展
旅游业是朝阳行业,但由于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又涉及旅行社、旅游饭店、景区等多个领域,管理起来难度颇大。如何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促使行业逐步规范?这个“大问号”一直在市旅游局决策层心头萦绕。
在一次次的研讨和思想碰撞中,该局领导班子得出结论:旅游饭店星级管理是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的通行制度,何不尝试将星级管理制度在旅行社、导游、“农家乐”领域推广?
“市民出游咋选旅行社?看看挂了几颗星就行了。”为让这条通俗的准则全面普及,2007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旅行社星级评定试点工作,并评出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15家旅行社作为首批星级旅行社。市民出游时,可直接从星级标志了解旅行社的等级。
2008年,我市在160多家旅行社中全面开展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按照企业自愿申请、分级评定原则,市旅游局从服务项目、社会声誉等方面对旅行社进行综合评定。经过严格评定,第二批20家星级旅行社近日全新“出炉”。郑州嵩山、郑州金辉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面推行星级管理后,有助于促进旅行社行业做大做强、规范有序。
星级管理模式也在“农家乐”、导游等领域陆续推广。目前,我市已评出首批星级“农家乐”20家,在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开展了星级导游管理试点工作。
“城市是旅游发展之基,旅游是城市活力之源。”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众多旅游城市市长及代表共同签署的《郑州宣言》中,有这样一句点睛之笔。它揭示的,不仅是城市与旅游的微妙关系,更指明发展旅游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的有效载体。
在河南“旅游立省”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多位专家指出,旅游业是优化和提升城市经济结构的新兴产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引擎。
“旅游一业兴将带动百业旺。近年,省、市领导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在国内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地方政府以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突破口的大背景下,我们欣喜地看到,郑州旅游业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岳俊华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新起点,新征程,新目标,新跨越。我们有理由相信,肩负时代重任的郑州旅游业将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昂首向前,奔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奔向中部崛起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