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规划打造翻译产业集散地

2009-01-15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武汉规划打造翻译产业集散地

跟上国际化步伐,应有多语种服务

本次“两会”上,九三学社湖北省委提交集体提案,建议在武汉打造“全球多语处理中心”。

昨日,参与起草此提案的省政协常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欧阳建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武汉,没有几个路牌,是中英文对照的。政府网站,很少有多语种版,就算有英文版,更新也很慢。星级酒店很少有多语种服务,大型商贸洽谈会上沟通还有障碍。”他认为这与武汉国际化的程度不相符合。为此,他们提出了上述建议。

翻译产业,是绿色和高产出产业

欧阳建平说,翻译产业是靠信息来支撑的,是绿色产业,体现城市软实力,而且市场需求巨大。各国之间的技术文化交流、产品推介、贸易洽谈、城市市政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国际会议,媒体传播等,都需要专业的翻译人员。

据中国翻译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翻译市场总量2007年超过3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0%,并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在拉动周边产业方面,翻译产业是总关联产出比最高的行业之一,其额度达到1:30。也就是说,翻译市场每产生1元的产值,将拉动教育培训、出版、印刷、传媒等其他相关行业产值30元。

武汉具备做大翻译产业的优势

欧阳建平介绍,据最新数据,武汉地区在校大学生人数过百万。不仅高校数量多,学科门类齐全,而且还是联合国教科文指定的外语人才基地,完全具备打造“全球多语处理中心”的人才基础。

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也始终是我省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有关统计显示,翻译行业每创造出10万元的月产值,可吸纳约20名知识型劳动力就业,若能够培育出一个年产值达到10亿元的企业,即可吸纳约2万名知识型劳动力就业;若培育一个产值达到百亿元的产业园,就能够实现20万名知识型劳动力就业。“这是一个多么吸引人的数字!”欧阳建平对此前景充满期待。

目前,国内最大的翻译公司——传神联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落户武汉。它于2008年2月27日正式投入运营,至去年11月底,实现营业收入6000万元。

尽快试点,大规模引进翻译企业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建议,我省尽快启动试点,引进5至10家国内翻译企业,引进1至2家国外翻译企业,进行指导和扶植。并考虑建立专门产业园区。以翻译产业园为依托,不断整合翻译产业关联的文化、培训、出版等关联产业,从而形成产业群。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还建议,在武汉城市建设上,启动“双语武汉建设”。将路牌、公共场所标识、政府网站、行政部门标牌等,改造成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模式。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掉头?调头?专家:最好别用"掉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