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2009年打造旅游精品 推进达县发展

2009-04-30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达州:2009年打造旅游精品 推进达县发展

2009年达州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将于4月28—29日在达县举行。达县以承办此次盛会为契机,结合真佛山景区独特的“三教”文化和石桥列宁街景区的红军文化,采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打造,游客将一览“三教”圣地真佛山、古镇红街石桥镇的新颜。

  旅游业是新兴的生态工业和朝阳产业,也是一个综合带动效应很强的产业。近年来,达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一枢纽、两基地、三中心”的战略目标,按照“构建秦巴旅游产业链”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工作方针,立足资源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和核心景点打造,初步形成了以“宗教文化、红色经典、古镇风情、自然生态”等为核心的旅游品牌,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助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发展

  达县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实际,紧紧把握“绿色、人文、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定位旅游发展,坚持点、线、面结合,着力构建良性的旅游发展环境。

  突出山水旅游紧紧依托优质的山水资源,重点打造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雷音铺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AA级景区真佛山。充分利用境内的两条黄金水道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巴河、州河的水上旅游、探险漂流和沿途观光旅游。深入挖掘九龙湖、沙滩河水库潜在的旅游资源,逐步形成“三山、两河、两湖”的山水旅游发展格局。

  突出人文旅游深入挖掘真佛山“三教”文化和石桥红色、古镇文化,以元九登高节、乡村旅游节、真佛山庙会等节庆为载体,广泛开展石桥火龙、焰火架、翻山铰子、安仁板凳龙等民俗民间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内涵,找准民间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结合点,积极探索新的旅游发展模式。

  突出休闲旅游充分利用位居达州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不断拓展翠屏山、火峰山、仙鹤广场、龙郡外滩、州河廊桥、好吃街、阳光耍都等城市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同时,以铁山为轴点,将东西两翼的近郊乡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作为达州的后花园来打造,大力发展城乡休闲旅游,逐步使休闲旅游成为全县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景区建设打造旅游名片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资源为依托,以景点为中心,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

  以“三教”圣地真佛山为依托,打造宗教文化名片真佛山独有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全国少有,巴蜀仅有。充分运用这一自身优势,着力进行景区打造和内涵挖掘,不断提升旅游档次。一是按照国家“4A”级风景区的标准,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大规模、高水平加快建设;二是充分注重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并重,对真佛山原有的植被予以保护,力求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统一;三是大力挖掘真佛山“三教”文化,广泛收集整理与真佛山有关的民间传说和相关资料,进一步充实文化内涵。目前,真佛山一期工程已全部结束,新增了问道苑、访儒阁、蒋佛爷祠堂等主要景点,与相邻的玉佛寺景区互相辉映,浑然一体,气势恢宏。

  以石桥古镇——列宁街为依托,打造红色文化名片在石桥古镇的旅游开发中,吸取其他古镇景点的长处和优势,坚持保护优先、设计融于自然的原则,深度挖掘古镇悠久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注重古镇开发的系统性,既对古镇的11条老街完善配套设施,还将古镇与巴河旅游资源整合,上接白衣古镇,下连三汇古镇,充分展现“大旅游”发展理念,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注重古镇开发的特色性,深度挖掘古镇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重点包装打造列宁公园、石刻标语、将帅碑林等红色文化景点,充分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迹,叫响“中国红色第一街”——“列宁主义”街名号,打造“古镇红街”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注重古镇开发的自然性,在开发中始终遵循符合自然的原则,对老街的民居、路面予以及时的保护,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实现旅游要素的最优化。

  以新村示范点桂花村为依托,打造生态文化名片抓住达州市民亲近自然、近郊游乐的消费心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找准农业生产和农村风光的结合点,以乡村旅游节为载体,积极探索开发农业生产体验游和田园风景观光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目前,赵家镇桂花村的乡村旅游规模已辐射到附近的飞马、泸陵等村,已打造景点8个,柑橘种植连片面积达4000亩,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已经形成,并引导发展了农家乐30余家,日接待能力达1500人次以上,为当地村民的经济增收找到了出路,从而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增长

  旅游业经济在达县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用旅游业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第三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抓配套,完善旅游功能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促进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个景区的道路建设及玉佛寺改道工作,制作通往景区的标识标牌,完善景区绿化、路标、背景音乐、厕所、污水处理等设施配套。抓好旅游要素开发,着力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引进和打造一批有一定规模、信誉好、服务优的企业。目前,华夏康年酒店、兰郡假日酒店、凯悦酒店等一批三、四星级宾馆已投入运营,确保购有配套、娱有去处、吃有特色、住有档次,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空间,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信息提示、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项目设施和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建设,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体制,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抓宣传,树立旅游品牌通过高水准、全方位、多渠道的强势宣传推介,扩大景区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围绕红色旅游、人文旅游、生态旅游品牌定位,对旅游主题、旅游口号、旅游标识等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形象设计,引进高水平的创意公司、文化企业、主流媒体参与策划制作旅游歌曲、特色节目;加大了在网络站点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的宣传力度,在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主要路口、街道等窗口单位和场所增设了旅游宣传广告,景区设置了宣传牌和指示牌,制作了《魅力达县》、《锦绣达县》宣传片及旅游地图、宣传画册、宣传折页,做到常见常新,让游客随时随地领略到达县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积极参与各类旅游洽谈会、推介会等活动,邀请媒体记者、旅游企业来达县景区采风踩线,大力办好元九登高节、乡村旅游节、石桥火龙节等重要节庆活动。

  抓管理,提升旅游品位通过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促进旅游产业步入正常化、健康化、快速化发展轨道。精心挑选和培训了一批优秀的解说人员和礼仪人员,加强了对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监管力度,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在旅游窗口形象单位开展了一系列行风建设和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水平,不定期对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娱乐场所和游客聚集场所开展联合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督促合法经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景区和旅游线路的环境治理,彻底根治了脏乱差痼疾,有效遏制了乱丢乱扔、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

  旅游产业为助力县域经济大发展

  旅游产业经济收入在达县的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特别是在2003年以来,到达县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7万人发展到2008年的135万人。从而使达县旅游经济收入也逐年稳步上升,由2000年的0.18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8亿元。全县旅游经济人均收入达到500余元,特别是旅游景区所在乡镇的人均旅游收入成为整个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达县在打造旅游精品的同时,注重整合旅游资源,加强与重庆、广安、南充、巴中等周边地区的联合协作,打造精品旅游环线,创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引进知名企业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以开放促进合作,以合作推动发展。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围绕特色资源,做优特色景点,做响特色品牌,做强特色旅游。在发展中,严格按照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总体要求,遵循保护、开发、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以开发资源促旅游发展,以发展旅游促生态保护,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旅游业既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点,也是内向与外向的结合点,更是富民与强县的着力点。达县将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旅游业,在转型升级中提升旅游业,在改革创新中发展旅游业,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建设最美好的城市——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