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产业板块”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

2009-06-18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北京怀柔“产业板块”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

以路为线,穿村成串;以湖为点,连村成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地理位置毗邻、资源条件相近的镇村进行优化整合,培育区域性产业族群,走科学发展之路

突破“村界”,“一颗枣”中尝甜头

怀柔镇孟庄村,地处怀柔水库西岸,特有的湖光山色把小村庄装扮得十分秀美;然而,正是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几十年来,孟庄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二三产业不允许搞,这点耕地只能种粮食。前些年,也试着种药材、栽果树,可你一条儿,我一块儿的不成规模,挣不到钱。”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发展,孟庄村党支部书记孟立功一脸的无奈。该镇有5个村和孟庄一样,地处水库上游的一级水源保护区,去年,5个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镇的平均水平4700多元。5个村成了产业发展的“孤岛”。

同样是地处水库上游,桥梓镇前辛庄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村南的中天瀚海观光园内,果蔬飘香,游人如织;村西的禧宝露核桃园里,品种繁多,长势喜人……村党支部书记蒋朝友说:“自从整体包装规划了百果园,村民的收入年年递增,去年已经达到了9600多元。一颗不起眼的枣让大家尝到了大甜头。”

2007年,在市、区的支持下,该镇转变区域发展思路,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以产业板块“取代”行政模块,对镇域内24个村的野生大枣资源进行嫁接,同时培育、引种百余个大枣品种,打造万亩大枣产业基地。截至去年,桥梓镇凤山百果园区已扩展到19个村、20平方公里的范围,形成了20多个特色农业采摘园。园区内的大枣、鲜桃、栗子等实现了由农产品向旅游产品的直接转化,提高了附加值。2008年,接待人数11万人,同比增长71.9%;实现旅游收入510万元,同比增长33%。

桥梓镇镇长孙建杰说:“打破村与村的行政界限,实现产业联合,相互间优势得到互补,集聚效应使得整体利益得到提升。这个园区已经成为这些村子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体系,凤山百果园的建设不失为一招好棋。

按照“政策引导、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村民自愿、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原则,2007年,怀柔区投资上亿元,集中力量在平原地区又启动了四季花卉园、神龙峪红梨产业园建设工程,实现了产业区域化发展模式,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这些农业公园不仅为京城百姓增加了旅游休闲的新选择,而且还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天地。

2008年,在不夜谷、夜渤海两条经济沟谷的样板带动下,怀柔区规划建设“白桦谷”、“溪水湾”、“栗花沟”、“水长城”4个生态沟谷农业公园,共涉及15个行政村3500多户近8000口人。农业公园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沿线绿化美化、环境整治、景观建设、文化公园、小品设置、标识牌安装以及“亮起来”等工程建设,实现四个生态沟谷的产业化、公园化和休闲化。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遍地开花。

2009年,“三园一川”、“一湾一谷”建设项目被列入了怀柔区农业重点折子工程。 

 
区域视角谋划,打造“产业板块”

不夜谷、栗花沟、凤山百果园……在怀柔区地图上,这些响亮而动听的名字并没有标注,然而,这些名字所代表的区域却在京城内外闻名遐迩。

它们的魅力何在?

怀柔区雁栖镇党委书记郭小卫借用李之仪的那首《卜算子》做了个诗意的比喻。他说:“不夜谷内的村子大多沿雁栖河而建,共饮雁栖河水。秀美的山水让当地村民靠民俗接待增加了收入。可这种单打独斗式的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游客的需求,整体推进、融合发展成为必然。

2007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十百千工程、环境整治等各项政策,依托沟域内的山水资源优势,对不夜谷、夜渤海进行提级改造,增加休闲、文化、体验、娱乐项目,提升整体接待水平。改造后,两条沟旅游专业村增至10个,旅游从业人员增至4250人。

打破地域分割,让资源、信息、市场加速融合,通过产业科学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无缝对接”……一个个产业板块发展路线图日益清晰起来。

在平原,以怀柔城区为中心,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环状分布在平原地区。怀北镇以原有红肖梨产业为基础,引进国内外红梨新品种,通过整体包装和升级,建设全国唯一的万亩红梨产业园;庙城镇和北房镇京承高速路沿线,整合两镇的近20个村,集温室水果、蔬菜种植、农业科学普及、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都市型农业园;怀柔水库西部的怀柔镇6村进行整体规划,建绿湖生态农业园,在保护水库上游大环境的前提下,发展都市型观光休闲农业。

在山区,不夜谷、栗花沟、溪水湾、白桦谷等9条沟谷产业带,如同彩绸舒展在山水间。以“亲山亲水亲文化”为特色,这些沟谷重点发展果品观光采摘、林下经济等农业产业,同时促进与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融合,带动农游产业的同步发展。

怀柔区农委主任赵学恭介绍说:“由于园区建设涉及范围广,内容多,是项系统工程。为此,我们打破旧的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统一编制了生态环境、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等各项规划,统一工作机制,做到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确保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怀柔区专门成立了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新农村建设工程、设施建设发展资金等3.47亿元政策资金进行整合,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科技示范等方面,按照建设内容做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工作督查制度由专人负责工程进度及质量,按照规划进度,确保各项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齐步走”带来一体化效应

温室里采摘鲜果,院子里观赏珍禽;农产品销售港湾果品蔬菜琳琅满目;累了,在渔阳古郡遗址公园漫步,品味主题景观雕塑……怀柔区北房镇11个行政村像一块块“七巧板”,拼接而成了5000亩的城市农业园。今年五一,该农业园闪亮登场,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仅三天就接待游人1500人次。该镇主管农业和旅游的副镇长雷杰说:“以前镇里的旅游几乎是一片空白,工作中是‘重农轻旅’。这个园区让农田成为游客参与、休闲、体验的乐土。我的农业和旅游实现了‘齐步向前走’。”

“整合资源,科学布局,使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优化配置、互为促进、协调发展。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可谓‘一举五得’。”怀柔区农委主任赵学恭介绍。赵主任所说的“五得”是指产业由弱变强;实现了集群式发展;促进了一产与三产的融合;提高了农村资源价值;农村环境得到改善。

杨宋镇花园村是四季花卉产业园区建设的核心区,自古就有花卉种植历史,早在辽代就是萧太后看花、赏花的主要场所。由于没有全盘规划,直到2002年,花卉种植仅10余户,种植花卉不过3万盆,2007年,四季花卉产业园区建设,新建日光温室65栋,2008年又新建设施81栋和一栋1800平方米的高档连栋温室,花卉品种也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23 种。去年,全村人均增收3500元。这支产业之花越开越盛。

花卉产业散发着花香,百果园内品尝着甘甜。桥梓镇以大枣产业基地为核心,将镇域内的核桃园、浆果园等进行整合和整体包装,完善围栏、园区大门、游园道路和雕塑艺术小品建设,使之成为20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春有鲜桃夏有杏,冬有草莓秋有枣……”游客们感受采摘之趣,果农更是乐开了花。桥梓镇果树面积2.7万亩,果品产量达到700万公斤,游客采摘量占42%。

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促进了怀柔农游结合,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怀柔有市、区旅游村35个,民俗户3200户,去年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0%都来自于农游结合。

农民得到的实惠不仅是收入的增加,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改善。通过污水、垃圾治理,硬化道路、绿化美化,农村的夜晚亮了、民居美了、生活便利了。

行政界限分明的镇村通过产业的“粘合剂”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如今,一个个山水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以休闲采摘、设施农业、花卉种植、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为特征的区域性经济板块,成为怀柔版图上比行政区划更引人注目的新标志。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