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日起,新版《城市公共交通标志》国家标准(GB/T5845.4-2008)在全国正式实施。与GB/T5845.1-1986版《城市公共交通标志相比》,新标准更加人性化、更加贴合实际。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部分公共交通导向标识仍然不规范,如换乘标识缺失或地铁、公交站各标其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方便快捷出行。
坐落于北京二环路东直门桥的地铁站是连接北京地铁和城铁的重要换乘枢纽,平均每天都有数万乘客经由这里换乘。换乘方式有地下和地上两种。其中,乘客要实现地上换乘就必须先从地铁里出来,走到地面后再绕到几十米外的城铁入口换乘。
7月7日下午,记者在东直门地铁站准备换乘城铁13号线。走出地铁后,记者在分岔口处并没有看到任何换乘指示牌。仔细观察发现,还是在非客流高峰时段,几分钟之内居然有四五名乘客在这一分岔口打听换乘该往哪个方向走,地铁口小吃摊的摊主也无意中成了义务指路员。
摊主告知, 每天起码有几百人问路,比买东西的人多。
眼见那么多乘客在这个岔口问路,记者重新走进地铁里寻找换乘标识,转了几圈仍然没有找到。随后,记者边打听边顺着一条小路走了六七十米才找到了换乘车站,但沿途并没有发现任何导向标识。
对此,地铁工作人员解释说,地铁里面属于他们负责,而外面则属于路政管理部门负责,是两码事。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北京有的地方地铁、公交站各标其名,让一些乘客在换乘的时候不知所措。
如以地铁大望路站为中心,方圆500米以内的公共汽车站名几乎都不叫大望路,而叫八王坟;中国传媒大学所处的八通线叫的是传媒大学站,可周边的公交汽车站名却是梆子井;在地铁2号线车公庄站,附近的公交汽车站名却是西直门等。
在中国传媒大学上学的小唐就曾吃过亏:“第一次我去传媒大学的时候还真坐错了,多坐了好几站,那个售票员报站的时候报的是梆子井。”
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公共交通导向标识设计、设置的标准。
因此,除了北京,我国其他一些城市也同样存在公共交通导向标识不规范的问题。如上海的步行者导向指示系统也常被忽视。据媒体报道,上海市规划局曾对上海市的步行者导向现状进行过全面调研。初步调研结果显示,步行者导向系统存在不少问题,如标准不统一、挤路挡路等,许多地方还有“导向真空”。不少上海市民感叹:人行道上的各类单位指示牌非常混乱,尤其是转换衔接处,目标名称等关键信息都不一致,出现走错路、走岔道等情况不足为奇。又如,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上找不到地铁的任何导向标识,很多外地旅客都不知道南京有地铁,即使知道的,也都找不着。
“北京部分公共交通导向标识不规范是市政建设和管理长期遗留的问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指出,北京市政建设的各个系统缺乏一个有效的沟通、协调管理的机制。这一机制的缺失导致这些系统在进行建设施工时只重于纵向发挥,缺乏横向的联合。
专家介绍,北京现有的上千条公交线路、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以及城铁都分别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像地铁和城铁的建设就相差了30多年。而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不少地名随之变更,可不同客运网络相继落成后,有关部门对此又缺乏统一的调整,使得个别交通站点标识相对混乱。
“来到一座城市,人们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这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而导向标识则是人们在出行时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同时它也是一个公交网络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专家指出,要解决北京导向标识不规范的问题,关键在公交网络建设当中,每一个运营部门在加强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政府部门还要进行统一的统筹规划。
李成言以日本东京为例说明。东京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闻名的“公交城市”,东京在每一条公交线路或每一条轨道交通的设计之初,都会考虑到与其他交通工具的衔接,并且十分注重公共交通的人性化设计。在东京,无论是在地铁还是车站,一般每隔50米都有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的指示标牌,每条线路都有不同颜色的标识,让换乘乘客一目了然。
我国也有一些城市在导向标识设计方面独具人性化。如深圳地铁的出入口方向标识、导向灯箱标识、地铁吊挂式灯箱都有体现。据介绍,深圳地铁的导向设计运用了“人机工程学原理”,帮助乘客以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辨别前进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地铁里创造性地设计了“自发光绿色应急逃生指示光带”,分布在车站各处,且每条光带均指示出通往安全出口的最佳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