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的路牌、站牌、指示牌以及大小商铺的招牌等等,不仅有实用的“指引”功能,也关乎城市的“面子”。就像一个人写错字、读错音,他在旁人心目中的形象不免会打点折扣。这个暑假,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学院的同学迎世博,组成9支小分队自发上街当“啄木鸟”,发现上海各种门类的牌牌上,英语标识的出错率很高。此次调查,他们找到51处错,英语错了24处、日语错了2处,其余为中文使用不规范问题。
“中国式英语”颇多
商店的“营业时间”,准确的英译应该是“Businesshour”,但很多店铺都写成“Time”;咖餐厅在国外一般标为“Cafeteria”,却常被译作“CoffeeBar”……在上海街头,外国人看不大懂、中国人倒容易看懂的“中国式英语”颇多―――这很滑稽,因为中国人不必看,这些洋文其实也不是写给中国人看的。
立信会计学院同学的“青春世博,啄木鸟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近1个月内,走访了轨道交通1、2、8号线主要站点区域和南京路步行街、外滩、南浦大桥、古北、虹梅路、东方路、杨高南路等人流密集区域,一一“审读”宣传牌、地铁站台指路牌、路牌、公交车站牌和商店招牌。他们发现,一些专卖店的“专卖”二字,翻译成了“Particularty”,而规范的译法应是“Exclusiveagency”;一些路边照相馆把“摄影”翻译成“Photo”,准确的译法应是“Photography”;一些餐厅,把“米线”翻译成“Noodles”,正确的译法应是“Noodle”;还有一些正做内部装修的店家,在店门口好心地贴出“安民告示”,用“中国式英语”把“内部装修”译成“Innerredecoration”,其实应该是“Houseimprovement”……
细心的“啄木鸟”们在人民广场轨交站的指路牌上看到,“南京路步行街”有两种不同的翻译,分别是“Walk-streetofNanjingRoad”和“PedestrianStreetofNanjingRoad”。对此,轨交站的工作人员解释:“由于不同国家的人英语认知程度不同,所以指示牌为了方便各国友人才搞了两种不同的翻译”。不过“啄木鸟”们不敢苟同,他们认为,应该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译成“PedestrianStreetofNanjingRoad”。
“缺胳膊少腿”也多
在“扫街”调查中,“啄木鸟”们还发现,本市的指路牌和商店招牌上,“缺胳膊少腿”的汉字和英语字母不少。风吹日晒当然会使牌子掉漆或部分文字脱落,但是不是从中也可看出管理者的掉以轻心呢?
浦东东方路上“九六广场”的英语指示牌,“NineandSixSquare”
中的字母“x”脱落了。其他地点沿街商铺的大招牌,中文字部分脱落的情况也多:“威”字少了右上一点,“装”字少了左上一点,“食”字的中间一点不翼而飞……
店招中还有不少不规范的“简体字”。“啄木鸟”们去指正,有的店家承认“偷懒疏忽”,有的说是“为节省开支”而知错未改。
“啄木鸟”行动中,同学们主动与商家沟通,告知他们发现的问题,结果“成果卓著”。一家坐落于上海火车站的店铺,当被指出店牌上“数码”的“码”字右下角掉了一横,店主当即找工具改正。另外,4家店铺在提醒后当即撤下了有错别字的广告牌,6家商铺当场联系制作招牌的店家,要求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