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博会倒计时250天,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语委和质量技监局在沪共同宣布,通用于沪苏浙地区的《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第1部分:通则》正式颁布实施。337条具体的公共场所英文规范译写将在苏浙沪通用。
统一337条公共场所英译
据介绍,由于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缺乏统一的参照标准,三地均存在很多英文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单词拼写错误、语法运用失误、印刷排版不符合英语规范、译法不符合英语使用习惯,以及同一事物或概念在不同场合下的译法不一致等等。因此,三地决定共同制定一部适用于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英文译写标准,规范各地公共场所的英文使用。
《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第1部分:通则》对公共场所英文的译写原则、翻译方法和要求、书写要求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了337条公共信息包括设施与功能信息,警示与提示信息的具体翻译,并在长三角地区通用。对于实体名称的翻译,三地将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和颁行针对特定行业领域的英译规范的分则。
同词译文要求贴近环境
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应用语言研究所所长潘文国教授表示,规范中的规定非常详细。比如要求译文要针对不同的环境贴切翻译,如“通道”的翻译,在表示“地面通道”时译作Passage,表示“地下通道”时译作Underpass。又如:请在安全线外等候Please Wait Behind the Yellow Line,“安全线”译作the Yellow Line。
又如对设施的翻译,要尽量以译出设施的功能信息为主,如,行李安检通道Luggage Check,行李安检的功能要译出,通道作为设施名称就可以省略了。而在警示信息中还细化到了译文的语气,要注意语气得当,如“请勿……”,一般加上“Please Do Not”,或“Thank You For Not……”
12分类英译规范9月发布
与此同时,记者获悉继《通则》之后,上海还将针对交通、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金融、邮政、电信、商贸、餐饮和宾馆服务业共12个领域制定具体的《公共场所英译规范分则》,已经形成了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通过“上海质监”和“上海语言文字”网站向社会公示,预计《分则》将于9月上旬正式发布。
发布以后,上海将在全市开展“加强公共标志、店招店牌用字及标志内容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并通过筹建的公共场所中英文使用网络平台,招募200位志愿者,展开纠错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