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共标识”系列报道刊载后,连日来在市民中引起广泛热议,不少人还做起“啄木鸟”,踊跃向本报反映身边不规范、不完善的公共标识。
66岁的吴文彬退休后,每天骑着电瓶车外出办事,总要留心各处的标识、店招。“东方既白”的“既”少了一点,“一茶一坐”“坐”写得不规范,都逃不过他的法眼。昨天,吴先生拨打本报热线反映,中山北一路曲阳路口的路牌标出的交界处门牌号为1250号,而交界处明明是中山北一路1260余号。上南路浦东南路口东西向两块路牌都标成南北向。
在闸北区的大街小巷活跃着一支支由中小学生组成的“啄木鸟小队”。闸北区语委办程女士介绍,他们人小眼“亮”,一些小店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都被他们一一“啄”出。
许多市民通过迎世博这个大平台,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观察。市民周女士建议:轨道交通的站名是否能像公交车站站名一样,确定一个具体方位。比如,江浦路比较长,而轨交8号线“江浦路站”,没有标明车站在江浦路哪一段,使初次乘坐的乘客难以确定在哪站下车最便捷。闸北区毛先生说:上海火车站二层通向月台的候车室,都没有公共厕所指示牌。他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完善设置。
市民来电来信来邮中,反映最多的是交通标识、公交站牌设置问题。市民王先生反映:6路电车往军工路方向停靠的控江路凤城路站上,公交站牌没有标明站名,而反方向的告示牌上却有站名,希望能尽快得以更正。市民毛女士建议:鉴于目前道路改造频繁,改道的公交线路颇多,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在公交站牌上)对改道后的新站头和新路线有明显标注,使市民少走冤枉路、少乘错站。市民林先生来电说:九新公路连富路旁有条雅多路,道路西面的路牌上标示的是“雅多路”,而东边却标成了“雅都路”。
细心的市民对一些公共标识设置不规范或没有公共服务标识的地方提出了批评。市民胡先生来电说:位于乍浦路海宁路的空气质量电子显示屏上,化学名称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符号不规范,其中的数字“2”不应该和元素字母一样大。川北公园内禁入标志的英文“NoEntry”不应该竖排,这不符合英语阅读习惯。
一些店招错别字、异体字、繁体字不少,然而热心的市民却不知如何让商家改正。闸北区宝山路上眼镜一条街,有几十家门面小店。为了规范汉字,街道主动帮助商家统一制作店招店牌。可是一些小店经常换主,如何解决店招常换常新的问题?街道就采用外框固定、汉字可以移动的活动店招。这种方法既节省开支,又杜绝了汉字的错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