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温哥华时,王力没觉得这儿有什么特别的好。不过,待上半个月后,他咀嚼出了这个城市“淡淡的味道”:咳嗽了,医生的笑脸很甜;下楼走5分钟,就是绿树成荫的公园;去超市上厕所,人们洗完手用纸把台子上溅的水轻轻拭去……
半年后,这位在国内企业声名很高的某研究所所长带着妻子和儿子移民了。这一年,是1999年。打那以后,他和儿子王一男开始用相机记录这个城市的细节,一拍就是6年,父子俩拍下了一万多张打动他们的图片。2007年回国后,他们挑出了其中的200多张,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天大的小事》。如今,父子俩四处“推销”这些带给他们无数次触动的“巨大的细节。”
![]() |
局部加粗的电线杆
用“一双发现的眼睛”看温哥华
在温哥华,红绿灯是醒目的黄色底座,而不像国内的是黑色,事实证明,“黄色是事故率最低的颜色”;公厕指示牌上,都注明了“距离多少街区、多少米”。温哥华几乎看不到“牛皮癣”般的小广告,他们把电线杆的下面局部加粗,专门用来粘贴小广告。这比国内“乱贴广告,罚款5万!”的硬招儿有效多了。王力还在公园的路边惊讶地发现,很多长椅的靠背上都刻有某个普通百姓的生平事迹。原来这是“墓碑”,只要逝者家属愿意,都可以花不多的钱,买一张长椅放置在公园,刻上故人的名字与生平,成为永久的纪念。人们时常来公园漫步,停下来读读“墓碑”,在椅背上插上一朵花,缅怀一个天国里陌生的普通人。
书出来后,王一男送了一本给温哥华市长,这位残疾市长感谢他第一次对这个宜居城市做了“量化”分析,一些图片是几代加拿大人都视而不见的,他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温哥华的细节”移植中国
在温哥华,学生上化学实验课、当义工擦玻璃,每人都会发护目镜。想到春节期间中国的花炮外伤事故层出不穷,王一男希望把这个“温哥华的细节”移植到中国。春节前,他给全国所有的省、区、直辖市的省长、市长发了封紧急建议案的信,希望这些地方父母官能提醒公众“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尽量佩戴防护镜”。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复了亲笔信、重庆市市长王鸿举作了重要批复。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官员的态度让王一男很失望,有人对父子俩的书提出质疑:吃饱了闲的,政府的事,关你们屁事!
但也有让父子俩欣慰的事。北京市地税局原局长王纪平,被书里一张“饼图”打动,想方设法找到了王力父子。这些“柱状图”、“大饼图”显示:“纳税人的每一加元中,有1毛4分用于市政、4分用于信息产业、4分用于图书馆、一毛8分用于189名警察,一毛6分用于分属在8个消防局的254名消防员……”在加拿大,每个纳税人都会收到这样一封信,信里告知了纳税人每一分钱的用途。王力父子编书时,把这张唯一不是照片的图放进书里。他们认为,在北京,到税务部门纳税时,大厅有舒适的沙发、有免费的薄荷糖,可这些,都不如国外的这样一张纸显得更“尊重纳税人”。王纪平邀请王力给全市地税系统的数百名副处级以上的干部讲课。事后,这个老税务局长给王力留言:我一定尽可能让我的下属真正学起来用起来,共同为纳税人做几件天大的“小事”。
推广旧细节 寻找新细节
当然,王力并不一味讲“温哥华”的好,他收集了大量国内的相关资料,做幻灯片对比。他说这些细节,“中国能做到、做到不难、只是没想到”。在全国,王力父子进行了20多场这样的讲演,几乎每一场观众反应都一样:开始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多大的官都笑,渐渐地,大笑变成苦笑,然后一片安静,最后是,拿笔“刷刷”地记笔记。那种“刷刷”的声音,让王力心里很踏实。如今,北京市东城区给106块公共厕所的标志牌,增加了距离厕所路程长度的标志。还有,从去年的4月29日起,北京市地税系统在寄给纳税人的完税证明上,首次标明税收用途,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详细说明。
如今,这对父子还在推广旧的“细节”,寻找新的“细节”。王力未来最大的愿望是:不拿任何报酬,为中国的一个中意的城市做宜居规划。摄影师王一男又抓了好多“北京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