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城区122只公厕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造“革命”,难看、难闻、难找的陈旧公厕逐渐淡出市民视野。此次改造工程江阴市政府共投入2000多万元,目前第一批建成的10只公厕已经免费对市民开放,第二批40只公厕正开工在建,剩余部分于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公共厕所是在城市发展及其规划中确定的公共产品。然而,江阴城区137只归环卫部门管理的公厕中,有85%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面积狭小、设施陈旧、标志残缺,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江阴城中显得非常突兀。民生无小事,江阴为从根本上解决公厕设施差、档次低、找寻难、如厕难的问题,对城区公厕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改造充分考虑公厕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江阴按照“一厕一景”的原则,选定10个突出江南水乡风格的设计方案,使得公厕与周边街景浑然一体,俨然成为城中一景。花园路幼儿园旁边的公厕最为市民津津乐道,色彩缤纷、外形呈不规则状的可爱蘑菇房简直是卡通片的现实版,与幼儿园充满童真和想象力的整体建筑相映成趣。虹桥路上的一只公厕外形由多条斑斓射线构成,色彩丰富,充满跃动、时尚的现代感,浑然天成地融入周边现代建筑群。
改造后的公厕内部设施达到国家住建部二级以上标准,真正达到了星级水平。改造在尽量少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设老弱病残人士专用间和无障碍设施,自动感应洗手龙头、台盆、化妆镜、挂衣钩、皂液器、搁物板、应急呼叫器等人性化设施一应俱全。在采光通风上,采用金属或木质百叶窗,既保证采光,又增加通风,缓解厕所臭味问题。在冲水设施上采用先进的红外线自动感应冲水装置,避免了人体交叉感染,比原来通槽式水箱冲水节水30%。市民评价公厕“比家里的卫生间好”,宾馆人员评价公厕“比宾馆设施齐”。
为更好引导市民如厕,环卫部门在围绕公厕的主要道路节点设置200多块指示牌,这些指示牌采用国际标准图标,使用中、英、日、韩四种文字标注,简洁而醒目。此外,环卫部门还将在商业区、车站等人口密集区域安装“公厕分布图”,将商场、超市、公园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公厕纳入指标系统。记者随机采访两个公厕的环卫工人,据他们介绍,改造后打扫起来也比以前卖力,人们也更愿意去维护它们的洁净环境。周边市民一致认为公厕比原先档次提高很多,臭味没有了,设施全了,有的市民先前宁可憋着到家里上卫生间,现在都愿意进入舒适的公厕。
好的公厕需要长效的管理,才能真正为市民生活提供方便。为做到服务不打折,环卫部门内部建立公厕检查管理机构,每个公厕每天检查一次,每个环卫所对管理人员每周考查一次,环卫管理部门对每个环卫所每月考核一次,保障公厕的管理和卫生。
公共服务:善小亦为之
公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公共财政以及由它决定的公共服务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不是所有的公厕都洁净明亮、设施齐备,堪称星级,它是能够彰显城市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典型细节,通过这些小细节可窥见一个地方城市管理的理念。
2000万的投入可不少,足够上马一个可以被视为政绩工程的项目。但是,江阴将这笔钱投入到小小公厕的改造上,这对政府而言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财政问题,它更多地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理念。公厕是市民每天需要的公共产品,改造之后的星级公厕免费对外开放,真正惠泽广大民众,让他们走进去便利,走出来轻松。因此,设施齐备的公厕带给整个城市的方便绝不亚于那些宏大建设。由诸多关注民生的小细节举措组合而成的“幸福江阴”图景才是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最生动诠释。
外国人常说富裕看厨房,文明看厕所。公厕改造同时是象征城市文明的标志,它关乎民生也关乎城市的脸面。“勿以善小而不为”,政府就这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了方便,自然地传递了事关民生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