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五措并举力推旅游业转型升级

2010-01-15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浙江省宁波五措并举力推旅游业转型升级

2010年,宁波旅游业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建设长三角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紧抓上海世博会举办、甬台直航、甬舟连岛大桥及甬台温动车组开通契机,积极推进《宁波市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落实,优化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旅游产业品质提升,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力争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达12%以上,实现旅游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以休闲基地、都市旅游为重点,推进休闲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建设

(一)推进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开展我市旅游业“十二五”的发展战略和重点项目布局研究,启动《宁波“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休闲旅游目的地产品策划,编制相应行动计划。根据形成一批、推进一批、策划一批的滚动发展思路,对首批10家创建基地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察,并成立专家评定委员会,对条件已经成熟的申报基地采取现场检查、资料审核、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分,完成对首批创建基地的评定工作,确保7-8家创建成功。同时,制定商务会议及其他专项基地评定标准,完成2-3家专项基地的培育工作。

(二)健全项目管理和投资促进机制。继续实施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明确重大项目,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利用浙洽会、甬港合作以及其他市级招商平台开展旅游项目专项推介活动。高质量完成中国旅游投资平台的打造,配合国家旅游局切实做好投资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

(三)继续推进都市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和培育和义路滨江休闲区、月湖盛园、宁波书城、和丰创意园区、湾头休闲区等都市休闲旅游综合体,提升都市旅游竞争力。实施《宁波都市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完善推进都市旅游发展工作机制,强化对都市旅游工作的领导和考核,全面融合文化、建设、城管、交通等资源优势,将城市整体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与打造,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迈进。

(四)加快完善都市旅游配套功能。重点整合提升都市一日游专线,指导旅行社做好营销和提升工作,打造若干条都市旅游精品线路。继续完善都市旅游标识系统,提升都市旅游交通便利性和可达性。积极培育旅游购物特色商场,完善提升宁波旅游购物中心(姚江花博园)。会同文化部门推出天一夜游、安澜会馆旅游剧场等特色旅游文化精品。继续提升三江夜游档次,丰富三江夜游内涵。

二、以集散中心、自助自驾体系为突破口,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加快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在抓紧推进项目用地拆迁、土地出让、运作机制确定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争取2010年开工建设,加快形成以旅游集散功能为主要依托,集旅游投诉、旅游咨询、旅游紧急救援、旅游信息化、旅游推广于一体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并融入长三角十五城市旅游集散网络,成为对接世博旅游的主要平台。同时,尽早形成以市本级为中心,县(市)、区分中心为支撑的全市旅游集散网络体系。

(二)构建自助自驾服务体系。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强化旅游行程设计、虚拟旅游社区、预订查询系统三大类板块,开发适应自助自驾游市场需求的“网上自由行”订单系统,开通手机支付和网上支付功能,在全市推广应用旅游景区电子门票系统。推出全新的英文网站和电子杂志。建立覆盖各交通窗口、主要星级酒店、主要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各县(市)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主要社区以及移动、联通等公司营业厅的电子触摸屏公众服务系统。重点推出旅游景点的年票和旅游一卡通。

(三)提升旅游咨询服务水平。出台全市旅游咨询中心服务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开发旅游咨询服务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库,强化96118旅游热线呼叫功能,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票务代理、导游服务等各类便捷服务。扩大旅游咨询网络,建立小区旅游信息发布系统,加快(市)、区旅游咨询服务分中心建设,在6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火车站、机场等主要交通点设置咨询服务点,争取年内新增咨询分中心8家。

三、以对接世博、区域合作为手段,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一)积极对接上海世博旅游。启动宁波旅游对接世博新闻发布会暨世博体验之旅首发仪式,举办 “宁波之夜”相关活动,组织“宁波日”系列宣传活动。在上海各区县、机场、世博场馆咨询中心和200家社区摆放旅游宣传资料,在重点世博场馆安装旅游触摸屏;强化形象宣传,参与上海旅游局“世博推广期”媒体宣传活动,强化宁波馆和滕头村的宣传推介,开通世博园区至宁波直通车;组织长三角“旅游电视媒体走进宁波”大型宣传活动。落实交通对接,开通浦东机场至宁波旅游交通专线和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至宁波相关县市区的旅游专线;与上海春秋旅行社合作,开通上海至宁波包机旅游专线。整合县(市)区资源,出台世博旅游营销政策,做好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深化世博体验之旅线路推广工作。

(二)深入开拓入境旅游市场。策划促销活动,精心组织宁波旅游台湾促销活动,举办宁波美食节,开展佛教文化交流和梁祝文化联谊活动。精心策划包装线路,挖掘溪口、梁祝、佛教等资源优势,做好与周边的产品组合,编制适合台湾市场的旅游线路。组织参加台湾、香港旅游展活动,依托台湾、香港旅游展平台,将宁波的旅游产品充分地推荐给台湾、香港市场。强化旅行商的业务合作,邀请台湾、香港旅行商、媒体记者来宁波考察,以重点旅行社为依托,建立台湾旅游专卖店或产品分销中心,培育宁波为中心的旅游热线,积极开发适合于香港商务游客和自由行的个性化品质产品,同时积极筹建宁波旅游香港专卖店。

(三)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做好“活力浙东南”线路推广,利用高铁交通优势,编制“佛教圣地”等竞争力强的区域产品,完善线路推广配套政策。组织举办“福建旅游推广年”活动,深度开发福州、厦门、泉州等市场,巩固提升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市场。强化甬、台、温、舟、嘉等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在“活力浙东南”区域和长三角市场内,加强城际间的相互宣传和市民互游。以舟山连岛大桥、甬台温通车为依托,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同时组织做好境内外“宁波周”旅游推广活动,加强旅游专卖店的渠道建设和管理,发挥专卖店在二级市场集散、窗口的作用,培育成都、武汉、重庆等新兴市场。

(四)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搭建旅游营销平台,加大宁波旅游形象的宣传力度,重点做好电视、报纸、电台、网络营销。注重旅游形象宣传,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介的传播推广功能。以旅交会为重点,组团参加上海旅游资源博览会、南京旅游博览会和周边重点友好城市旅交会,积极探索展会促销新方法,增强推广实效。以2010宁波旅游节为龙头,发挥节庆在促进消费、集聚人气方面的独特作用,将它培育成为我市标志性节庆。做好旅游宣传的基础性工作,设计制作一批旅游专业读物,并做好在宁波和上海的网络投放和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交流宣传。

四、以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为抓手,着力提升旅游行业素质

(一)继续推进景区品质提升。积极推进我市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和服务技能,有效提升旅游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继续大力推进溪口—滕头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东钱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溪口景区创建全国文明景区。指导旅游景区等级创建工作,争取新增4A级旅游区3个、省星级乡村旅游点2个、省级文明景区2个和省生态旅游区1个。提升讲解员素质,举办A级景区讲解员大赛。引导有条件的创建单位引入景区职业经理人或专业景区管理团队,培育和扶持专业景区管理人才和团队。继续推进省旅游“十百千”工程创建工作,争取成功创建1个“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5个“浙江省旅游强镇”和10个“浙江省旅游特色村”。

(二)引导饭店产业科学发展。继续发挥我市饭店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种类丰富、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饭店格局。在积极引进国际著名酒店品牌的同时,引导国际品牌本土化,使国际标准与宁波地域文化互相融合,鼓励支持本土品牌加快集团化、网络化进程,努力培育2-3家以宁波为基地的民族品牌先锋。举办精品特色饭店发展大会,引导酒店向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到2010年底,争取五星饭店达到15家,四星20家,三星饭店55家,全市星级饭店突破220家。完善经济型酒店标准化管理体系,推进全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年内花级经济型酒店达到20家,逐步扩大经济型酒店行业管理覆盖面。同时,推进星级餐馆评定工作,新增星级餐馆5家。

(三)提升旅行社整体竞争力。鼓励和引导旅行社行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旅行社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向规模化发展,到2010年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大型旅行社达到5家。加强旅行社品牌建设,争创全国百强旅行社2-3家、省百强旅行社20家。鼓励旅行社拓展业务领域,支持旅行社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或涉旅项目,组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集团。做好2010年度旅行社、星级饭店及导游人员评优评佳工作。深化导游管理和培训工作,完善导游人员档案库和优秀导游人才库,尝试实行导游人员分级管理制度,推进县(市)、区成立导游服务公司,逐步引入导游管理市场机制。

(四)推进旅游法规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宁波市旅游景区条例》,确保其顺利出台。组织调研班子赴上海、成都学习取经,开展《宁波市住宿业管理办法》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并撰写《宁波市住宿业管理办法调研论证报告》。制定《宁波市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并报市政府法制办。

(五)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行社审批和后续管理制度,开展对旅游合同、导游劳动合同及导游执业专项检查,巩固非法办事处专项治理成果,规范旅游经营秩序。建立与省内相关旅游热点城市旅游质监联动机制,确保旅游投诉处理率100%.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全年无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深化节能管理,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水平,推广绿色饭店创建活动,新增绿色饭店5家,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考核指标。指导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组织在诚信建设方面的特殊作用。

五、以团队建设和流程再造为手段,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一)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和教育培训机制。完善机关内部管理考核机制,努力强化机关效能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配套建立机关效能电子考核监察系统,推进机关考核常态化和规范化,努力提高办文、办会、办事的水平和质量。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开展好新一轮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积极推动机关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保持工作人员的生机和活力。完善机关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旅游产业研讨班。做好领导干部专题调训和公务员素质培训的组织工作。

(二)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和形象提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组织开展好新一轮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确保名次前移不掉位。开展行风监督工作。召开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重新聘请新一届行风监督员,促进旅游行风和机关政风视察暗访常态化和制度化。以机关党建纪检各项要求为重点,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机关不发生违规违纪事件。制定局机关党建目标管理规定,切实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开展新建党组织调研,在行业中拓展建立党组织。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文明景区”创建活动,努力扩大创建面。加强与民主党派的联系,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加强出国管理等。

(三)健全考核督查工作体系。以“机构改革年”和“民主评议机关年”为工作导向,确保机构改革的推进和成效,努力营造大旅游的管理格局。进一步修改完善《2010年度宁波市旅游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及局内部考核办法,制订《2010年度宁波市旅游局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加强跟踪,建立健全督查工作的检查、通报、反馈、考核等制度,逐步形成完整的督查工作体系,确保年度旅游重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信息、新闻报道工作,形成有价值的建议类、创新类信息,使之成为领导参考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确保先进不退步。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海口今年将新建52座环保公厕 配有中英文标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