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打造鄂西圈核心城市 以项目推动旅游

2010-04-01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宜昌打造鄂西圈核心城市 以项目推动旅游

2008年11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恢宏战略,给宜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宜昌丰富的旅游资源获得了勃发的张力。我市适时响亮地提出了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的目标。

  2009年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开局之年,我们欣喜地看到,鄂西圈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交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名镇名村创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正全面推进。

  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

  按照“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我市高起点编制《宜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配套编制旅游、文化、交通、林业、环保等8个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布局。

  根据全省“一带两圈、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和“一江两山”战略重点,我市积极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以三峡大坝国际旅游区为龙头,以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昭君故里文化旅游区、清江巴土风情旅游度假区、柴埠溪后河原始生态旅游区、三国文化体验旅游区、嫘祖故里生态旅游区为精品板块的“1+6”发展新格局,重点打造三峡大坝国际旅游区,努力把宜昌建成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城市。

  力争到2012年,我市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60%,绿色GDP综合指数达到1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相当于全市GDP的6%左右。

  大手笔推动项目建设

  我市发挥项目引擎作用,千方百计争取国家项目,引进市外项目,激活民间项目,以项目大突破推动旅游大发展。去年,全市在建重点旅游项目和拟新开工重点旅游项目65个,规划总投资130亿元,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7亿元,占当年投资计划的137.85%。

  着力打造精品景区、精品产品和精品线路,聘请国际知名规划专家对平湖半岛旅游综合服务区项目进行规划编制,将其打造成为宜昌的维多利亚港,并与三峡游轮中心项目构成三峡旅游入口区的两大旅游板块,共同构筑大三峡旅游新起点。

  今年,还将启动宜昌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以“两坝一峡”间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为载体,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用3年至5年时间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长江三峡游轮中心、三峡国际会议中心。

  快节奏完善交通网络

  旅游发展,交通先行。鄂西圈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完善交通圈,我市积极利用国债、地方债、重大专项等资金,加强公路、铁路、港口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辐射鄂西圈乃至三峡区域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三峡旅游集散中心;改造三峡机场,建设区域性国际空港;建设长江三峡风景画廊,打造中国内河游轮旅游目的地。

  2009年全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72亿元,创历史新高。沪渝高速公路宜昌段全线开通,兴山峡口码头投入使用;启动了长江三峡游轮中心、三峡机场改扩建、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等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的旅游交通格局。

  全省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市目前已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神宜线的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宜巴公路沿线民居改造、旅游标识标牌及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各交通沿线环境得到有效整治。

  多元化拓宽投资渠道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我市建立政府投资融资平台,成立宜昌三峡旅游投资公司,广泛吸纳社会优质资本,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各类资本投资旅游项目开发经营。

  根据全市“1+6”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格局,突出长江三峡和三峡大坝的龙头地位,充分发挥品牌资源的集聚优势,深入推进精品名牌战略,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方式,促进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市场壮大主体。

  充分发挥三峡旅游品牌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合作,形成国际国内旅游网络。加强三峡旅游区域合作,建设三峡无障碍旅游区,积极推动“圈内”旅游“一票通”。

  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是“两圈一带”战略重点突破、深入推进之年。宜昌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全面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和三峡旅游龙头。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南岳衡山周末“踏青游”掀旅游热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