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语委等将对潍坊的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进行复评,并启动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日前,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语委发动全市中小学开展语言文字“啄木鸟行动”,要求各中小学组织学生以个人、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对学校周边和拟创建的示范街等公共场所不规范用字进行查找。
20日,樱园小学六年级学生走上街头,参加“啄木鸟”行动。记者也随他们体验了一把“捉虫之旅”。
不规范的字,还真不少呀
奎文区樱园小学六年级3班的刘佳琛和吕明旸特别认真,不放过每一处有字符的纸张、广告。“我原来以为现在都用电脑打字了,错别字应该很少了,没想到还挺多的。”吕明旸对记者说。
记者随吕明旸等参加“啄木鸟”行动,也为在不少地方看到错别字而感到惊讶,无论手写还是电脑打字,据统计,出现最多的是错字,一家名为“烧烤店” 贴出的招工启事上,“烧烤”两个字多处写错,把烧字右上角加一点,将“烤”右下角的“丂”写成“与”。
随意使用繁体字出现频率也很高。在一家推拿店,招牌上大量使用了繁体字。记者翻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里面提到只有在文物古迹、姓氏、艺术作品、手书字等情况下才可以用繁体字,但很多店铺却在招牌上堂而皇之地使用繁体字。“啄木鸟”们还发现了很多诸如“一网打进(应为‘尽’)”、“咳(应为‘刻’)不容缓”等经过篡改的成语。“篡改成语会对孩子的语言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更何况是在公共场合,其影响更为恶劣。”奎文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说。
学生指出来,商家虚心改
在“ 扫街” 调查中,“ 啄木鸟” 们还发现,潍坊的商店招牌上,“缺胳膊少腿”的汉字和英语字母不少。风吹日晒使牌子掉漆或部分文字脱落。
在文化路沿街商铺的大招牌上,中文字部分脱落的情况也多:“酒”字成“洒”,“装”字少了左上一点,“食”字的中间一点不翼而飞……同学们主动与商家沟通,告知他们发现的问题,结果“成果卓著”。一家坐落于樱园小区的店铺,当被指出店牌上“数码”的“码”字右下角掉了一横,店主当即找工具改正。另外,四家店铺在提醒后当即撤下了有错别字的广告牌或者是改错。一家店铺的负责人介绍,平时宣传牌子就放在外面,也没人过来说有错。今天孩子们这么真诚地告诉我们,我们就要马上改正,不能知错不改。
一个下午的行动,“啄木鸟”们战果颇丰。“不少店老板在错别字被我们指出后马上不好意思地进行了整改,看来还挺有用的,而且我们自己今后肯定也会更注意用字的规范性。”小学生李芳怡说。
学生纠错字,将继续下去
“ 错别字有的是商家初创 广告造成的,也有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潍坊市奎文区负责户外广告审批工作的人员解释:大商场和大商家广告错误比较少,他们比较重视品牌形象;一些小商店态度就不一样了,这些小商店流动性比较强,各个部门查起来相对困难。“你今天查,他明天可能就换人了。新来的店主可能继续使用错别字。”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工商、市政等部门在今后规范用字,在城区各学校组织的“啄木鸟”行动中,每个队伍都带上照相机,将街名、广告牌、店铺牌匾、指示牌等用字中存在的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缺损字等拍摄下来,为工商、市政等执法部门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学校是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阵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被潍坊市教育局列为教育督导、评估检查的重要内容。潍坊市语委办工作人员任翠荣介绍,今后将继续发挥中小学生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自觉主动参与社会调查,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通过上街挑刺,提高了学生们对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认识。
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曲振国教授介绍,错别字不仅损害了城市形象,更让居住在这里的人陷入语言困境。更可怕的是,许多人习惯了错误,甚至把错误当成了正确。因此,相关部门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标牌、广告牌、宣传标语等出现的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用字进行纠改,进一步提高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意识和水平,提升城市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