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连续4场试运行,世博园内各种设施与服务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仍有一些细节不尽如人意。昨今两天,记者经过亲身体验,逐一“挑刺”。
等候时间需多提醒
记者在园区内看到,许多名气响的场馆如法国馆、沙特馆等外面一直排着长队,即使一些不是很热门的场馆,排队等候入场也不可避免。但当记者询问相关的工作人员大概需等候多少时间,得到的经常是“不知道”的回答。
5年前,记者采访爱知世博会时,几乎在每一个热门展馆的入口处,都能看到工作人员高举指示牌,在队伍的尾部不停地预告需要等候的时间。指示牌上标示的等候时间很远就能看到,方便参观者作出排队或者不排队的决定。昨天开馆的日本馆就采取了这种方式。相比之下,上海世博会虽然通过园内广播系统和多媒体终端进行提示,但远不如工作人员的现场提示直接、方便。
交通指示应更明确
试运行几天来,记者多次听到游客向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询问园区出口在哪里。其实,世博园区的每个入口即是出口,但一些游客几个场馆跑下来就没有了方向,便纷纷打听起出口处和周边的交通线路。如果园区随处可见的交通标志可以更加清晰地标注出口处和周边的交通线路,对于游客来说无疑将更加方便。
此外,从园区出入口到世博专线、轨道交通以及公交线路的沿途缺少明显的指示标志,致使很多游客出园时不得不多问几次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恶劣天气要有准备
回想试运行第一天安全的问题,除了准备不足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场馆开得不多,很多游客无处可去,只能集中于少数几个场馆,容易造成混乱,另一个原因是随着人流开始增多时,下起了雨,很多场馆周边并无避雨之处,不少游客都放弃了排队,选择提前用餐,导致一段时间大量客人涌进用餐点,造成餐馆附近秩序混乱,食品也迅速消耗一空。
这为正式运营敲响了警钟。虽然届时将有更多的场馆开放,将能消化更多人流,但由于世博运行跨度长,其间将遭遇梅雨、台风、暴雨等各种恶劣天气,以目前的软硬件水平,很难从容应对。
园内公交需人性化
在园区内运行的世博大道专线车,是游客们重要的代步工具,但是司乘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都有待提高。昨天下午,记者搭乘一辆世博大道专线车从世博中心站前往亚洲广场,由于正逢客流高峰,车上非常拥挤,上下客比较慢,司机有些不耐烦,对乘客大喊大叫,很多乘客都对司机生硬的态度感到不满。
此外,车辆报站时,只简单地说明到达的地方,却缺少指引性的提示,比如站点周边有哪些著名场馆,是否有用餐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