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座历史悠久、蓬勃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街道站牌、机场车站、宾馆酒店、金融服务、邮政电信等公共设施上大都会有“双语标注”,以便利长期居住的外籍人士、每年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和游客,增强武汉的吸引力。不过笔者在生活中发现“双语标注”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中英文双语标注工作推进不够全面平衡。虽然武汉大的街道、公共服务场所进行了双语标注,部分景区配置了一批有旅游指导性的景点标识路牌、指示牌和服务资料等。但一些特色街道,像汉口吉庆街、首义园文化街、武昌户部巷小吃街等,还缺乏相应的充分的英文介绍。这使外国游客很难了解其民俗文化背景,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是缺乏双语传播媒体和双语版本。至今,很难发现武汉媒体(含电视、报纸、杂志、网站等)上有双语传播。武汉最大的综合网站——武汉热线也没有英文版本。即便有的网站有英文版本,其更新也十分滞后,没有提供充足的有效信息。
三是有些双语标注不统一,甚至错误百出。如:“东湖”,有的翻译为“EAST LAKE”,有的翻译为“DONG HU”。 在旅游定点饭店,将螃蟹错译成crad(应为crab)印在菜单上等。在商品的英文标注上,错误也时有发生。这些容易使外籍人士对武汉的英文水准产生置疑,给人冷色幽默的感觉。
有关对策建议
一是分步实施,按照先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后一般行业、一般区域的原则有序推进。如在新的开发区和城市老区改造区域,应面向国际化率先进行双语标注。在旅游购物点和咨询中心的标识系统全部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图形,进行双语标注;城市观光巴士设置为外籍游客服务的语音系统;餐饮行业的菜单瞄准英、法等主要客源国语言。在危险区域,可标注:高压,危险!(“Danger! Electric shock.”)等。
二是可以将推进双语标注和引入商业机制结合起来,有效解决经费来源问题。如可以通过招标,由企业分区域承担有关费用,将街道双语标注和汉货精品广告宣传结合起来,使城市形象和企业名片相得益彰。如继续完善商业性质的“武汉旅游号码百事通114”,争取早日实现多语种特别是英语的实时在线服务。
三是必须对双语标注质量进行把关,以免适得其反、贻笑大方。对于道路名称统一改为使用汉语拼音对照。如,前述“东湖”, 应翻译为“DONG HU”,而不能翻译为“EAST LAKE”。对“火车站”、“机场”、“会展中心”、“桥梁”等专属地名,仍然使用统一的英文意译。建议政府对标注画面和版式进行统一的美化设计,增强美感和视觉效果,使双语标注牌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