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给辞海“找茬”,也跟季羡林、余秋雨、金庸等名家叫板,年过七旬的常州老人李延良大半辈子与错别字较劲,故宫发生了“送别字锦旗和用病句道歉”事件之后,他只身开始第八次“文字质量万里行”。23日,在济南街头为社会用字挑毛病。
23日上午,70多岁的李延良拖着自己用小推车改造的行李箱来到本报,想通过报社为济南街头社会用字提意见。“总体感觉,济南的社会用字还挺好,我昨天转了一整天,除了站名、路名、交通指示牌的拼音、英文有错之外,绝大部分社会用字都正确。”李老先生直截了当地指出,济南最常见的用字错误是交通指示牌,比如“历山路”中的对应的英文写成“LI SHAN RD”,他表示,正确的翻译应该是“LISHAN RD.”。路名、街道名的缩写点是不能省略的。汉语拼音应该以词为单位,而不是以字为单位。
李延良这次从老家江苏省常州市出发,先乘火车到南京,逗留了三天之后抵达济南,下一站是天津,然后到北京,因为故宫刚刚发生了“送别字锦旗和用病句道歉”事件,这也是促使老人第八次开展“文字质量万里行”的一个因素。
李延良说,自己退休前是原常州市齿轮箱厂的工程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纠错字“结缘”。当时他在看一本《电工学》时,记录下来多处错误寄给了出版社,后来出版社与作者均回信,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感谢。从那以后,李延良跟汉字较上了劲。1995年,李延良给著名作家余秋雨去信,指出《文化苦旅》中的多处错误。余秋雨回信致谢,还在出版《山居笔记》时推荐他担任校对。
后来,李延良还把季羡林、金庸等文学大家告到法院,要求纠正作品中的错别字。前者法院没受理,后者败诉。
但这并没有影响老人在错别字上的兴趣,他专门研究《辞海》,1989年版、1999年版、2009年版,他都认真“挑刺”、“找茬”。
从1991年开始,李延良就开始他的“文字质量万里行”,前三次骑自行车,到全国各地挑错别字。后来,坐交通工具。这是他第八次出来宣传“文字质量万里行”,计划用时一个多月。据了解,李延良上一次来济南是在1993年,距今已经18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