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们提出申请的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伟大设计师的作品。”这是深圳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设计之都”时最令人动容的一句话。
2011年国际设计周正在北京举行。设计周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周,但前前后后的准备与延续活动却会吸引众多的来自海内外的高端设计人才,间接的受众则达到300万左右。
可以说,设计,对于提升北京的文化气质意义非凡。
三年前,北京举办了奥运会。这是这座八百年古城的一次系统的设计实践,海内外的设计精英是共同的参与者。通过鸟巢、水立方等一个个气势恢宏的建筑、通过大大小小的标识系统,北京解决了将中国元素与国际语言相结合、将悠久文化传统与现代化表达相结合以及将审美性与实用性、专业设计与大众认知相结合等问题。北京也完成了向世界文化都市的转变。
设计因而成为奥运会留给北京乃至中国最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北京因而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设计服务贸易中心和设计理论的集散地。三年之后的今天,北京的设计产业规模与质量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所有的大牌设计中心都在中国有分支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拥有各类设计院所和设计公司2万家,从业人员25万人;各类设计专业院校112所,在校学生3万余人。2010年北京市设计服务业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已形成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产品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优势行业。北京的设计产业不仅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在国际上也开始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三年后,设计正在成为建设人文北京的新引擎。
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首都,北京在全国的创意文化发展中应起到引领作用;而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而设计对于调整城市的发展方向与结构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过去我们理解的设计,包括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方方面面,快速发展的数字内容、先进的环保设计也的确在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但设计的作用显然不止于此。好的设计理念是可以引领生活方式的改变,调整人们对于幸福的认识。
比如我们误以为电影大片就是大动作大场面大投入大效果,其实真正的大片首先是有一个先进的理念,对人的心灵形成巨大的震撼;还有我们的舞台制作,动不动追求奢华的布景、炫目的灯光与视听,但内核却是空洞的。而各个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甚至普通百姓的装修都追求大体量,也首先是一种设计的误区。低碳、绿色的设计理念,简约而智慧的设计概念可以省去社会的整体焦虑,使我们的生活都变得简单幸福。
从更大的范畴来讲,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都需要设计先行。以文化走出去而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最为成熟的国际市场,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以什么样的价格、影响什么样的观众、宣传什么样的价值都需要首先进行设计。当前阶段我国很多“走出去”的文化产品,很多是“原生态”,只图让外国人看个新鲜,根本无意承担传播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意图;而一些曲高和寡的经典,没有经过合适的包装,又让外国人根本看不懂。
中国现在有实力的企业很多,但很多企业依然热衷于引进各种先进的流水线,买进一些失去了魂灵的硬躯壳,却没有人想着引进我们最需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人才。
总体来讲,我国的设计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许多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显著差距,因此有必要打造一系列文化创意领域的国际通行话语平台,在这些平台上让国内外同行更直接更有效地互相借鉴和学习。文化创意没有现成的流水线可以引进,北京需要更多和设计周一样的平台,承担文化枢纽的作用。
(作者系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