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

2011-10-14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

一、建筑节能在北方地区是节能减排重点领域

  在我国,工业能耗、建筑能耗、交通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十一五”以来的节能减排工作部署,都明确要把工业、建筑、交通作为节能重点领域,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8%。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28.5亿平方米,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16.1%;这也意味着既有建筑中近84%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建成后的运行过程中,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先进国家高出2-3倍。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建筑节能对北方冬冷夏热地区的节能减排尤其重要。据测算,

  建筑运行用能在我国能源总消耗量中所占比例已从1978 年的10%上升到 2003 年的27.2%,而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这个比例将逐步提高到35%-40%。如果把建筑建造过程能耗计算在内,建筑能耗将占社会能耗的46.7%。从排放方面看,每建造1平方米房屋要释放1.8吨二氧化碳。在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碳排放占到了50%以上,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交通和工业等领域。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建筑快速增长的同时,建筑用能也持续增长,所以建筑无疑已经超越工业、交通成为用能大户和主要增长点,建筑节能也就成为提高全社会能源使用效率的首要方面。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120.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9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据测算,我省“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改造的212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在20年使用期内,可节能46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440万吨、二氧化硫93万吨,节能减排效果十分突出。“十二五”改造7900万平米,将实现年节能85万吨标准煤的能力。事实也充分证明,建筑节能空间巨大,方法可行,效果确切。

  按照建筑建成与否,建筑节能的增量工作可以分为新建节能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两大方面。对于新建建筑,建设部计划到2010年底,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北京市已经于2011年起,率先执行新建建筑节能75%的标准。对于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计划从“十一五”开始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完成节能改造。如果这些目标能够实现,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比2005年下降50%,即使按照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28%的比例计算,保守估计也将拉动社会总能耗下降14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我国做出的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指标的实现。

  二、建筑节能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能够扩大即期消费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持续发展,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持续发展,随着欧债危机蔓延,甚至有可能逐渐加大。扩大国内消费、保增长、保稳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建筑节能的经济性已经为很多分析和实践证明,它意味着,节能建筑或者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其全寿命周期总费用将会比非节能建筑下降。在保增长的当下,建筑节能似乎与扩大内需存在着矛盾。实际上,建筑节能的经济性体现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而在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其成本、能耗并不都是下降的。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应当包括建筑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和安装,建筑系统的建造、运行、维护以及最后的拆除等全过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节能建筑都会增加建筑成本,只是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成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能源消耗减少的方式得到回收,而新建节能建筑相比非节能建筑建造成本的增加部分,也同样能够在未来不长时间内的使用中,因运行能耗的降低而得到补偿。也就是说,建筑节能工作不仅能降低建筑的终生成本,而且会扩大即期消费。据测算,新建建筑安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每套大约1800元,增加建设成本每平方米200元;对非节能建筑进行供热管网和维护结构改造,并加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每平方米约需200元。“十二五”期间我省仅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就需直接投资150多亿元,加上与节能改造相关的旧住宅区整治、公共建筑修缮费用以及相关产业的配套联动,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通过扩大即期消费,直接拉动仪器仪表、新型保温建材、节能门窗、新能源、专项工程施工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建筑科技开发等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三、建筑节能提升居住舒适度、改善民生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新建建筑实施节能标准;二是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三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于北方夏热冬冷地区来说,现阶段节能改造的主要工作,一是改革供热采暖计量计费方式,改“单位包费、福利供热”、“大锅饭”为“集中供暖、分户计量”,“谁用热,谁付费;多用热,多付费,不用热,不付费”,只有这个机制建立起来,才能有效激励用户进行全面改造。节能不省钱,将使用户失去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包括外墙、屋顶以及门窗使用保温隔热性能更好的材料、技术和产品。我省17个设区市都出台了供热计量收费政策和标准,并明确了“十二五”各年份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任务。

  国家下达给我省“十一五”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1900万平方米,实际完成2120万平方米。完成改造的住宅,单位面积能耗大约下降25%左右。在热源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供暖期居室温度比改造前普遍升高3-6摄氏度;夏季空调开启时间下降,用电费用节省了,仍能达到以往的舒适温度;同时由于采用的隔热保温材料同时兼具隔音效果,居室隔音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室内噪音降低,居住更加安静;一些地方把节能改造与旧居住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使得建筑外观得到美化,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由于实行供热计量改革,不仅显著降低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而且促使居民有限度用热,在家开暖气,离开家关暖气,杜绝开窗散热现象,使得用热总量下降。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供热是可以调节的,并且用户有动力对房间供热进行调节,不再开窗散热,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离开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供热计量改革在不增加热源的前提下,增加供热面积,扩大集中供暖的覆盖面,相当于提高了供热能力,使更多的居民告别小煤炉、土暖气以及煤烟气甚至煤气中毒的潜在危险,享受到集中供热的安全、便利和温暖。供热计量改革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也因此被称为“暖房”、“暖心”的民生工程。

  节能,意味着节省能耗费用,采暖费用和夏季空调电费下降,降低了居民的居住能源开支。2010到2011年度采暖期,山东省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收费的建筑达到246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家庭19.7万户,采暖费平均降低14.3%。节能,也意味着减少污染物排放,天更蓝,水更清,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十二五”改造7900万平米,在实现年节能85万吨标准煤的能力的同时,将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68万吨和二氧化硫17万吨的能力。

  四、绿色建筑是全方位、全周期的节能建筑、生态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对于一座建筑而言,全寿命周期应当包括建筑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和安装,建筑系统的建造、运行、维护以及最后的拆除等全过程。绿色建筑不仅是对全球变暖所做出的利他主义的回应,而且将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人们的生活,让居住生活更加舒适、健康、节能、环保,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绿色建筑中工作的租户能够提高生产力,减少病假天数;因而绿色建筑办公面积的空置率低,且租金较高。建筑从勘测、设计、建设、运营、改造到拆除这一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成本只占25%,其余绝大部分被运行成本所占据。如果购买了真正的绿色住宅,每期要缴的水、电、采暖、燃气费用可以减少很多。未来供热计价进一步趋于合理,绿色建筑相比非节能建筑,能耗和运行费用将会节省1/2到3/4,如果再加上对资源税、碳排放税的节省以致减免,那就更加可观。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空调废热回收、废水热能回收、空气能、生物质能,就可以实现建筑的零能耗、零排放。如果实现分布式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比如建筑太阳能发电能够实现并网,可再生能源得到综合利用,就不仅可以调剂能源余缺,还有可能实现建筑负能耗、负排放。如果说,节能建筑为全社会实现节能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在工业领域、交通领域节能减排达到一定水平,遭遇到瓶颈的情况下,绿色建筑还将为全社会的减排目标的实现再立新功。

  五、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

  绿色建筑有这么多好处,但真正要大面积推广确实还面临两个难题,一是经济外部性,二是信息不对称,总体表现为市场需求和供给均严重欠缺。

  绿色建筑在当下属于市场失灵领域,绿色建筑期初的增量建设资金由开发商投入,但是运行期节能的好处却由业主享受,从而产生正的经济外部性。业主并不愿意因为节能更倾向选择节能建筑,更不愿意额外支付开发成本,开发商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褒奖,或者报酬和褒奖明显偏低,或者需要承担额外的成本和风险,因此缺乏开发的动力。

  在绿色建筑的评价和选择决策问题上,建筑开发商和消费者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开发商明知绿色建筑会给业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权衡成本、收益和风险后往往决定不开发绿色建筑,而潜在消费者在对绿色建筑的优势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只会选择价格低的产品,不愿意承担额外的开发建设费用。2005年建设部建筑节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南北中三种不同气候带的居民对建筑节能产品的认同度均值为,低认同度占51.1%,一般认同度占45.96,较高认同度仅占2.53%;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74%的居民只愿意承担10%以下的投入成本;而节能建筑产品的销售量销量差的占到39%,销售量偏差的占19%,与一般建筑无差别的占30%,非常好的仅占4%。这说明当时的节能建筑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如果不是依靠实施强制标准的实施,不会有5年后节能建筑达到新建建筑95%的成果。但也是因为强制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没有对市场予以充分的引导,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发挥,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市场同样需求在今天仍然欠缺。

  存在经济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时,仅靠市场机制不能促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均应当适度干预。发展绿色建筑难以象发展节能建筑那样实行强制标准。因为绿色建筑有很强的个性,更注重因地制宜,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而建筑的坐落环境千差万别,无法制定出一刀切的标准。绿色建筑的设计开发也更加依赖设计、开发者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需要政府在制定准入标准的基础上,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绿色建筑科研、设计、开发各方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发出个性鲜明、各具特点的绿色建筑,开创绿色建筑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住建部门已经初步确立了绿色建筑评价和标识的规范、标准和方法。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细则》,并下发了《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开始绿色建筑的评定标识工作。绿色建筑标识的评定和推广,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的不对称,为潜在用户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依据。我省是较早获准开展一星、二星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省份。今年5月11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将在全国推广高能耗建筑的能效公示。这也标志着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的初步实施。预计今后还会继续出台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激励、奖惩措施,培育新型节能服务机构,鼓励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形式的绿色建筑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来源经济导报)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新站名旧标识 乘客坐车有点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