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望成为国际创作基地

2012-05-31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北京有望成为国际创作基地

中国标识资源网5月31日讯:旨在推介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外国艺术家创作的“身临其境——旅京国外艺术家系列展览计划”日前在朝阳区乐成中心启动,首个展览“图穷匕见——微观都市互动项目”让我有点惊喜,因为两位意大利建筑设计师马吃辣和思诺凡将他们的视角对准了北京的街道和小村落,以建筑、设计、艺术和都市研究多种跨学科方式展开对中国都市化进程的种种细节的研究,并转化成可观的艺术作品。

马吃辣和思诺凡2003年第一次来中国还是作为威尼斯建筑学院学生做毕业课题研究,到2005年搬到北京创立建筑设计工作室,这前后中国成为了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并以其高速发展和巨大规模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欧美设计、艺术界人士此后频频造访、举办活动,让北京的国际范儿越来越浓烈。不过像马吃辣和思诺凡这样,长期定居北京创作的还是少数,这和中国的签证政策、管理制度、生活环境有关。不过,这少数人之后或成为北京创意产业的活跃元素——他们往往可以发挥联络中外的作用,同时呈现出北京和中国多个层面的样貌。

不过相对来说,依据行业的不同,在京外国人的境遇也不同,建筑设计师的生活似乎好过些,因为中国的建筑设计需求颇大,揽活容易;而做美术创作的艺术家则就困难点,要兼职才能生存,因为中国的画廊系统一般不会经营他们的作品,收藏家还没有收藏他们作品的习惯。

二战前的巴黎、二战后的纽约先后成为国际性的艺术创作重镇,相比之下,北京就经济动能或许已经不逊前两者,但是文化艺术生长的社会空间的丰富性还是略有问题。一方面是非盈利性的基金会、美术馆的数量和活力都不足,对新生元素的帮助和促进有限;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审查制度、税制、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限制有较为严苛和繁难,成本也不低,这些都对文化艺术人才的聚集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有所影响。

不过北京相对中国的其他城市来说,也有诸多的优点,比如在文化艺术方面是国内集中度最高的,方便他们找到专业人群交流和目标客户——尽管有限;而且北京人对外来事物的态度相对开放,愿意实验——缺憾则是此类事情多是临时性的,平时则缺乏稳固的网络型、制度性连接事项。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江苏省标识行业协会三届五次会长扩大会议顺利召开

上一篇:

户外数字标牌助力夏季伦敦奥运体育直播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