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的英文标识给谁看?

2012-09-19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中西合璧”的英文标识给谁看?

中国标识资源网2012年9月19日讯:你赞成火车站英文名改成汉语拼音吗?9月1日起,北京西站和北京南站发车的车票上的站名英文名悄然发生了变化,英文拼写变成了汉语拼音。之后,车站所有的相关站牌名也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车站站名拼音化的统一,较之于此前大范围用以英文书写的制度乱象,无疑为了起到了捍卫主权、维护民族的作用,当然我们应当看到,铁路站名大多数都是由地名+方位名称而成,因此,站名也应当符合地名的用语规范。早在1977年,在联合国第三届国际地名标准化会议,就已经通过决议,规定中国地名人名的拼写采用汉语拼音方案。

  此后的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的第8条也规定: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因鉴于此,此番铁道部制定出台火车站名英文拼写改用汉语拼音的政策,显然是符合我国有关地名用语的制度规范。

  然而,即便是出于对这一政策的维护,也不意味着就不顾实际情况和民意诉求而越俎代庖、迅速更改。这首先是由于,铁道部门不是语言规范工作的制定部门,是否有权独自承担拼音转写的工作,还有待商榷;其次,短时期内没有提前告知就把英文全部替换成拼音,这难免会造成部分外籍人士识别和适应的困难。

  就拿“北京西站的英文翻译为Beijingxi Railway Station”来讲,尽管它客观上用一种近乎抹杀的形式来消除英语的痕迹,但由于制定的粗疏,不可避免地也产生了一系列标准不一、转写混乱的局面。一方面,从语言规范的来讲,这种既非完全拼音,也并不是英文的混用语言,很难让国人和外籍人士看懂;另一方面,“洋泾浜语”式规范方法不仅不利于地名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应用,而且也难以与国际接轨。

  之所以对铁道部此番地名“英转拼”政策制度称之为“洋泾浜语”现象,就是因为这种“混血式”的用语规范和“洋泾浜式”英语别无二致。众所周知,洋泾浜语形成于18世纪初期的中国各通商口岸,其并无英语语法和不完全标准的发音只是在中国和外国商人为了方便交流相互妥协的结果。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变异混合语,最终受到正统语言教学的规范冲击而退出历史的舞台。

  当然,即便是当前铁道部门有关站名“英转拼”政策确实存在“洋泾浜语”现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地名汉语拼写这一制度的支持。从相关的报道来看,鉴于“在国外出版的中国地图册中,汉语拼音的使用率高达60-70%”的现实,我们似乎也大不可担心有关“外国人不懂拼音该怎么办”这样的疑问。

  说到底,无论是铁路站名还是地方地名的拼音转写,理应由地名管理部门及交通部门共同负责承办,然而,近年来一些城市的路牌、标识等拼写错误之所以会频频发生,根本在于一些职能部门把地名标牌的制定权转交给与文字无涉的交通及铁路部门。因此,要想改变这样的现象,不仅不能依靠与之职能相离的交通铁道部门来规范地名拼音转写,反而更应该因循着语言文字部门制定路径最终完成汉语地名拼写的规范。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示范村有了公路地名标识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