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景区10年发展路径探析

2012-09-26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我国旅游景区10年发展路径探析

中国标识资源网2012年9月26日讯:近10年来,借助传统优势旅游资源,拓展社会景区资源,以保护为基础,旅游景区得到长足发展,提升了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旅游景区也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成为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10年来,涌现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品牌化带动了各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旅游景区产品涉及领域空前扩大。随着景区标准化进程的推进,景区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景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科学技术在景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旅游景区成为旅游投资和资本运作最活跃的领域。

  回顾10年来的发展历程,旅游景区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规模化带动精品化、品牌化

  在本世纪初,我国各地旅游景区发展很不均衡,旅游景区集中在一些旅游经济发达的地区。10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交通条件的全面提升,各地普遍加强了对景区的投入,旅游景区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奇特旅游资源优势逐渐得到发挥,许多资源借助加入世界遗产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旅游景区数量增长更快,据初步估算,全国旅游景区已经从10年前的1万多家增长到现在近3万家,这其中,中西部地区的景区数量超过2万家,成为我国旅游景区的主要富集地区,由此也带动了我国一批新兴的旅游目的地,促进了全国旅游业的规模化、均衡化发展。

  在规模化发展基础上,涌现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以世界遗产为例,1990年以前世界遗产仅有6组,2001年,拥有28组,现在已经达到43组。以优势旅游资源为基础,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提高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我国旅游景区的精英群体不断扩大。目前,全国4A等级以上的高等级旅游景区从十年前的不足200家发展到今天的2000多家,整整增长了10倍,其中更是产生了138家5A级的顶级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品牌化带动了各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景区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地方发展引入投资,促进景区所在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资源社会化促进融合化、多元化、休闲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旅游景区资源逐渐冲破了传统的历史遗迹、名山大川等传统旅游资源概念,各类社会性的旅游资源逐渐进入旅游景区业的供给体系,我国城乡各地的大花园、大景区不断呈现。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成为近10年来我国文化领域和旅游领域共同的重大发展成果,旅游景区场景演出更是这种融合的结晶。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旅游景区产品新概念、新业态,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布满了我国的城乡各地,成为旅游景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宝藏。
  景区资源社会化和融合化发展,必然促进旅游景区产品多元化的发展。10年来,我国旅游景区产品涉及领域空前扩大,城市街区、主题公园、高尔夫、温泉、自驾车营地、滑雪场等等,天南地北,春夏秋冬,供需两旺。

  在各类旅游景区产品的发展中,休闲化是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延长,休闲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休闲的需求不断增长,景区发展也在顺应这种需求,不断从单纯观光到休闲转变,目前,全国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已经超过200家。我国整体上正在从传统的观光旅游目的地,通过一些重点度假地的带动向着休闲度假目的地发展。

  市场化促进资本化、产业化、集团化

  近年来,依照国家法规,按照市场规则,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景区逐步推向了市场,在经济大潮的推波助澜下,景区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市场化特点。景区投资方涵盖了政府、民营、外资、国有企业等多个领域。从发展趋势看,外资和民营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

  以市场化为动力,旅游景区成为旅游投资和资本运作最活跃的领域。据估算,10年来,全国累计投入旅游景区的各类资金超过20万亿元,以旅游景区为核心的旅游概念股成为旅游行业上市融资的主渠道。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1》统计,2011年,仅全国A级旅游景区(共5573家)接待的游客接近26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达到2659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150亿元),旅游景区业已经成为与酒店、旅行社并驾齐驱的旅游业三大产业之一。

  旅游景区凭借品牌和资本优势,已经不单纯是传统的景区的概念,景区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涵盖着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很多个行业,逐步向着综合型的旅游集团发展,全国以景区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旅游集团超过1000家。

  标准化推动国际化、公益化

  自1999年10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实施以来,景区通过推行国家标准,健全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了软硬件水平。标准化推行十几年来,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无障碍、特殊人群服务、停车场、旅游厕所、引导标识牌、垃圾箱等设施德建成,不但推动了景区硬件完善,更是引领了全社会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认识和重视,加速了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随着景区标准化进程的推进,景区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一是规划策划的国际化。很多景区聘请了国际上知名专家和机构帮助策划项目、编制规划。二是引入资金的国际化。很多国外投资商投资开发旅游项目,迪斯尼等景区进驻中国更成为我国旅游景区国际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三是管理运营的国际化。很多景区引入了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创造出很多以国际化为引领又兼顾景区特点的管理模式。四是景区接待环境的国际化建设。很多景区设了多语言标识系统,配备多语种讲解员或电子讲解设备,对员工进行了应对国际化的服务培训,大大拓展了景区吸引和服务于入境游客的能力。

  国际化的旅游发展理念还使旅游景区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逐步被认识,同时国际化发展的理念还在实践中得到逐步实施。文化领域率先参照国际惯例,开放了各类博物馆类景区,红色旅游发展促进了全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类景区的免费开放。一些城市的核心景区根据本地实际也做出了大胆探索,杭州免费开放西湖、南京在实现园林旅游管理一体化后,开放城区内的核心旅游景区,更多的城市开放了城区内的城市公园类景区。尽管这些探索还是局部的,但是,方向已经很明确:属于国家的公共旅游资源应当免费向作为纳税人的公众开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与国际社会的更加紧密接轨,可望有更多景区摆脱对门票经济的长期依赖,在各方的共同支持下,勇敢地加入作为公共产品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行列。

  科技化支撑人文化、生态化

  首先是景区资源开发利用的人文化,表现出浓厚的文化内涵,文化型景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阵地。其他以山岳、湖泊、海滨、生态为主体的景区及主题乐园景区,也十分注重人文氛围的建设与营造。其次是景区服务的人文化。在很多景区,对于游客的服务已经不再是一般的标准化服务,而是上升到人文化的细微服务、个性服务,讲求以人为本。

  与人文化相对照,保护景区资源、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成为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主流。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生态景区的需求的不断提升,景区在发展中,受市场的激励作用,也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力求提供更加生态的产品。另一方面,旅游部门也加强了对景区生态化的要求,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中,对于各类设施设备都提出了环保生态的要求。在一些世界遗产地景区(布达拉宫、敦煌等),还通过限定每天的接待人数,体现出景区对于生态容量控制、保护景区资源的先进理念。

  人文化、生态化发展得益于科技化手段的强力支撑。除博物馆、科技馆、实验室、科技基地发展成为旅游景区之外,科学技术始终在景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是建设的科技化。很多建筑采用了高科技环保材料,应用了高科技的建设手段。二是设施设备的科技化。很多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一些景区使用的缆车、游乐器材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一些景区的参与性项目涵盖声、光、电及其他技术的运用,科技含量非常之高。三是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科技手段已在景区得到广泛应用;四是宣传营销的科技化,网络、数字营销成为主要渠道。

  10年来,尽管我国旅游景区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经营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但是,对照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适应国内外游客不断增长这一旅游和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宏观环境,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需要面对的问题,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如,国有旅游景区体制改革步履维艰、公益性功能难以发挥,景区规划建设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还不够,适合大众旅游需求的各类景区在供给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上还有待提高,景区所在地社会环境和社区利益得保障还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当前群众感到我国一些传统景区的门票价格过高等等,相信通过各方努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我国旅游景区业也会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进程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文/窦群、高兆)
  近10年来,借助传统优势旅游资源,拓展社会景区资源,以保护为基础,旅游景区得到长足发展,提升了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旅游景区也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成为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10年来,涌现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品牌化带动了各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旅游景区产品涉及领域空前扩大。随着景区标准化进程的推进,景区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景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科学技术在景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旅游景区成为旅游投资和资本运作最活跃的领域。

  回顾10年来的发展历程,旅游景区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规模化带动精品化、品牌化

  在本世纪初,我国各地旅游景区发展很不均衡,旅游景区集中在一些旅游经济发达的地区。10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交通条件的全面提升,各地普遍加强了对景区的投入,旅游景区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奇特旅游资源优势逐渐得到发挥,许多资源借助加入世界遗产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旅游景区数量增长更快,据初步估算,全国旅游景区已经从10年前的1万多家增长到现在近3万家,这其中,中西部地区的景区数量超过2万家,成为我国旅游景区的主要富集地区,由此也带动了我国一批新兴的旅游目的地,促进了全国旅游业的规模化、均衡化发展。

  在规模化发展基础上,涌现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以世界遗产为例,1990年以前世界遗产仅有6组,2001年,拥有28组,现在已经达到43组。以优势旅游资源为基础,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提高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我国旅游景区的精英群体不断扩大。目前,全国4A等级以上的高等级旅游景区从十年前的不足200家发展到今天的2000多家,整整增长了10倍,其中更是产生了138家5A级的顶级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品牌化带动了各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景区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地方发展引入投资,促进景区所在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资源社会化促进融合化、多元化、休闲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旅游景区资源逐渐冲破了传统的历史遗迹、名山大川等传统旅游资源概念,各类社会性的旅游资源逐渐进入旅游景区业的供给体系,我国城乡各地的大花园、大景区不断呈现。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成为近10年来我国文化领域和旅游领域共同的重大发展成果,旅游景区场景演出更是这种融合的结晶。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旅游景区产品新概念、新业态,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布满了我国的城乡各地,成为旅游景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宝藏。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2012伦敦设计节盛大开幕 中国设计再领风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