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识资源网2013年1月28日讯:近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持设计、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审定的“医院药学服务标识系统(第一稿)”已完成。在此之前,用药安全项目组已推出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和“推荐的四个药品管理标识”,至此,我国第一套完整的医院药学服务标识系统已初步建立起来。为此,记者走访了用药安全项目组的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张晓乐,请他对该标识系统进行了介绍。
采用图形传递用药信息
在“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网站”上新近推出的医院药学服务标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药品管理设计的,另一类是为调剂服务时发药交代设计的;所有标识全部为图形,有圆形和胶囊形状两套方案供各个医疗机构选用,且颜色各异。
张晓乐解释说,第一类药品管理用标识,包括之前推出的一品多规药、看似药、听似药、运动兴奋剂和高危药品的推荐标识,以及新的“禁止静脉注射”、“近效期”提示标识,主要是给药师看的,用于粘贴在药柜上;而第二类发药交代标识,如冷藏保存、晨起服用、睡前服用、孕妇禁用等共27个,则主要是给患者看的,用于粘贴在药品外包装上。不同内容的标识颜色也不同,则是为了药师在调剂时容易识别。
至于推出圆形和胶囊形图案两套方案,主要是为了方便各个医疗机构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其中的文字和图形基本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胶囊形状的标识更生动形象,药学特色突出;而圆形的标识则无需对齐,方便快速、大量的粘贴。胶囊形标识与圆形标识虽然都是配对设计的,但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网站上前者却比后者少了一个“外用”药品的标识。对此,张晓乐解释说,这是由于“外用”标识与代表口服药品的胶囊形标识不相符,因此在设计时予以删除了。
张晓乐强调,由于之前国内缺乏参考,用药安全项目组查阅了大量国外的相关资料,在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特意请来专业的设计团队开发出适合我国特点的整套图形标识。这套标识图形简洁、清晰、明确,辅以简单的文字,让药师和患者看了都一目了然。比如,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就用装满饭的碗的图案表示餐前服用,用碗加一把勺子表示餐中服用,而用空碗表示餐后服用。而且标识的图案制作和颜色搭配都很卡通,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有效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
张晓乐指出,医院药学服务标识系统在保障用药安全方面的意义在于,药师在管理药品或调剂药品时,一旦看到这些标识,就会联想到药品容易存在的安全问题,如该药外包装可能易与其他药品相混淆,该药不能静脉注射,此药属于高危药品等,起到警示和提醒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药品调剂时发生错误的几率。
推出此套药学服务标识之前,很多医疗机构都已经各自采用了一些安全用药的办法和措施,或打印用药注意事项的纸条,或口头交代……但是这些办法和措施往往不完整,缺乏系统性,且有效性没有经过科学论证。
张晓乐强调,这套医院药学服务标识系统设计出来后,用药安全项目组不仅反复征求医生、药师的意见,而且还对患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测试。试验将几十位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传统的文字加口头的用药交代,另一组则给予新标识加口头的用药交代,然后再对所有人掌握正确的用药注意事项的程度进行测试并打分。结果显示,二种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给予新标识加口头用药交代的一组用药交代效果明显好于另一组。
“这是因为,人对图形和颜色的感知能力要远强于单纯的文字,在同样面积的纸片上,简单、易懂的图案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人们接收信息的效率和正确率也更高。”张晓乐说,这和马路上的交通标志都是彩色图形,而非一个个文字的道理是一样的。并且,对于文化程度不高和年纪大的患者,图案可以更好地被理解和接受。
最后,张晓乐解释说,与之前的“高危药品推荐标识”一样,此次推出医院药学服务标识也不具有强制性,是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为药学工作者提供的一种学术服务,推荐给各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自行采用。当然,今后如果能有条件,由政府相关部门在所有医疗机构中推荐使用这套标识系统,其效果肯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