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识资源网2013年5月31日讯:张贴“清洁、次清洁、不清洁”,这是监管环境卫生用得老掉牙的办法。如今,这三张代表着不同等级的清洁标牌却深深地牵动着三汇镇金龙社区每一个居民的心。
今年5月以来,金龙社区开展美丽乡村活动,采取入户检查并张贴清洁不清洁标牌方式,以此督促社区居民人人动手,清洁美化家园,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5月15日,金龙居委会组织人员,分成两个清洁检查小组,对社区1100多户居民的院落进行检查。经过四天的检查,分别贴出清洁牌800多张、次清洁牌200多张、不清洁牌100多张。
“一个小小的牌子很管用,人人都要面子,谁都不想被贴上不清洁的牌子。”金龙社区居民郑中怀说,开始听说社区要搞美丽乡村活动,还要组织人员检查每家农户房前屋后的清洁时,大家没当回事。后来,社区干部动真格,要对检查结果贴牌,大家急忙行动起来。
“今天你来贴上牌子,晚上我就悄悄撕毁。”有的被贴上不清洁或次清洁的居民这样想。可这部分人没想到的是,检查结果在居委会办公室大门前进行集中公示,各居民小组组长对贴牌情况进行巡查,那些被撕毁的不清洁、次清洁的牌子再次被贴回墙上。
在金龙社区,也有人为了这块小小的牌子大动干戈。金龙社区5组的邓昌万从事农房装修,5月中旬的一天,回家看到自家门前被贴上了“次清洁”,进屋就批评他老婆在家不注意卫生。他老婆也叫苦,每天早出晚归干农活,根本没有时间用来打扫清洁。为此,夫妻俩在家里吵闹起来。最后,夫妻俩达成协议,邓昌万每周协助妻子做一次大扫除,他妻子每天挤出时间做一次小扫除。
“开展这个活动,是因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打造美丽乡村。”金龙居委会负责人介绍,在到农户家走访时,发现部分农户的柴草乱码、院内外粪水横流,与美丽乡村的要求极不相符。为了提高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居委会决定每季度对居民院落进行一次检查,根据院坝清扫、柴草堆放、生活垃圾处理等情况,张贴不同等级的清洁标牌。
“每次检查评出的10名最佳清洁居民,我们还会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这位负责人介绍,该社区除了号召大家注重环境卫生外,还倡导居民在房前屋后开展植树绿化家园活动。今年,全社区居民自发植树3000多棵。接下来,社区还将在尊老、邻里和谐等方面开展评选活动。
管用的招就是好招
编辑这篇稿子时,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一篇新闻:为规范公务用车,山西省太原市统一制作公务车标识,在全市6000多辆行政和事业单位公务车上张贴,让公车不敢在风景区、酒店、校门乱停,从而有效避免了公车私用现象。
其实,无论是太原市为公车贴标识,还是三汇镇为场镇居民贴清洁等级标牌,都是一种老掉牙的办法,甚而近似于笨办法。不争的事实却是,这两个并不被看好的办法,都实实在在地取得了实效。
时下,在提高行政效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征程中,各地新招不断。新招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固然见证了各地改进工作作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和信心,却也折射出一些地方在工作方法上的喜新厌旧。在个别地方看来,招不新不用,招不奇不用,大有一种“招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却往往忽略了管用的老办法。
洋招未必比土招管用,老招未必就输给新招。招数本无高低之份,因地制宜、具有可操作性,就是好招数。创新工作方法,固然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重拾一些管用的老办法,也未尝不是一种从政大智慧。对于新招的过分宠爱,除了证明执政思维的缺陷,剥下“创新工作方法”的外衣,幸许还能看到一种为搏眼球的浮躁。
效果是检验工作方法的唯一标准。喜新厌旧者,或许也该醒一醒了。(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