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识资源网2013年8月5日讯:据统计,我省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超过2500个,经营业户达到4.8万户,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2012年的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20亿元,为促进我省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发展、农村文明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居民大众化、常态化的消费需求。乡村旅游具有资源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全省乡村旅游电视会议召开以后,全省十七市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科学推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今天,本刊9版、10版摘发了各市新时期的计划、打算。
让南部山区先靓起来 □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海波
南部山区是济南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和重点,也是济南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后花园”。多年来,南部山区深挖各方旅游资源,共建成景区15处,发展农家乐600多户,去年接待游客67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9亿元,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近14万人。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工作;镇(乡)班子成员有专人负责旅游工作。市、县两级建立旅游、发改、财政、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环保等部门参加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共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二是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加快编制完善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仲宫、西营、柳埠旅游小镇规划,与土地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尽快完善乡村旅游用地、财政、金融、营销、人才等政策,整合利用林业、水利、交通、农业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三是项目带动,壮大主体。积极推进柳埠旅游小镇建设;重点推进投资87亿元的44个大项目。建立“景区、大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四是优化环境,升级发展。规划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开通串联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推进燕山立交至柳埠连接线工程、港西路等通往南部山区主干路建设。逐步完备现有乡村旅游景区和农家乐手续,实施改厕改厨工程,打造一批“泉城农家”特色品牌。
五是整合产品,强化营销。积极培育采摘节、美食节等60余项节庆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强化营销,整合线路产品,纳入旅行社产品体系,向周边客源市场推介。
六是加强考核,形成长效机制。将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科学发展观全方位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发展乡村旅游的合力。
立足高端 谋划特色乡村游 □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徐振溪
今年上半年,青岛全市乡村旅游总人数超过8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青岛实际,谋划乡村旅游大文章,推动乡村旅游大发展。
谋划好发展乡村旅游的大文章。加强整合各类资源,对土地、税收、财政、奖励扶持政策、宣传等发展要素进行大集中,对民俗节会、丰收节庆进行大运作,对乡村旅游标准进行大提升,鼓励骨干企业大参与。
落实好乡村旅游政策措施。围绕省政府出台的金融改革意见和乡村旅游发展意见,结合全市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乡村旅游规划、改厕改厨和乡村旅游培训工作,努力拓宽乡村旅游业融资的抵(质)押物范围,开展房产、土地、林木、养殖物等抵押贷款业务,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优先安排乡村旅游发展用地。
编制好乡村旅游规划。围绕滨海、大沽河两条乡村旅游发展轴带,崂山、城阳、即墨、黄岛等八大乡村旅游发展集群,抓紧编制完善各区市旅游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规划,指导编制镇级旅游规划和重点区域旅游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开发好乡村旅游产品。围绕渔家风情、山林山岳、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农耕、历史民俗等业态特色,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和专业团队,开发一批精细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乡村旅游项目。
落实好乡村旅游标准化要求。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培训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乡村旅游等级划分和星级标准规范引导体系,引导各区市建设乡村旅游集散地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设置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乡村旅游干道等位置的交通旅游引导标识。
尽快建成乡村旅游强市 □淄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庆盈
淄博市力争三年内使旅游强乡镇和旅游特色村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尽快建设成为乡村旅游强市。
一是贯彻落实省政府乡村旅游业发展意见,健全完善配套措施。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土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工商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个人等投资开发乡村旅游。二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强化乡村旅游的规划引领。落实好《淄博市环城市乡村旅游休憩带规划》,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培育一批具有鲜明淄博特色的乡村旅游区域新高地。三是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提高旅游惠民水平。合理设计旅游公交线路,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认真解决供气和供排水问题,实施改厕改厨工程,提升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水平。四是坚持创新发展,开拓淄博地方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在博山、沂源、淄川等南部山区着重发展林果采摘、山水体验等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张店、临淄、周村等区县着重发展文化、观光农业等都市旅游项目;桓台、高青等地着重发展湿地旅游项目。五是加强督查考核,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抓好博山区池上镇的中郝峪村农家乐、沂源县张家坡镇阳三峪村“六月六”民俗文化旅游等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其标杆和带动作用。
下一步,淄博市将设立乡村旅游专项扶持资金,充分发挥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融资功能,统筹协调,在土地流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税费减免等各方面向乡村旅游倾斜。
全域发展 规范化乡村游 □枣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霍媛媛
今后一个时期,枣庄市将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引导扶持,努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实现特色化、规范化、全域化发展。
全面启动市、区(市)、乡(镇)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着力发展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村落、观光农牧林业、户外旅游、温泉养生、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精品。力争2至3年内,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至少拥有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特色村、3星级以上农家乐各1处。
建设一批“穿城”、“环湖”、“绕山”绿道,科学布局旅游驿站、农家乐、自驾游等要素,打造环城市游憩带精品示范工程。
建设一批精品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推出不同特色的大众化、高品质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和美食,注重培育四季旅游和夜间休闲业态。
做好乡村旅游区与主要交通干道、重点景区的连接,完善旅游标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强旅游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水电气、厨房、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提升,完善旅游咨询、预订销售、投诉受理等公共服务设施。
制定全域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农家乐。组建乡村旅游协会,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实行连片开发,规模化发展。组建枣庄全域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与重点客源城市的协同营销机制。
加大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机制。将全域乡村旅游纳入对农村、农业、城镇化和旅游考核的内容,建立日常督查、工作调度、年终考评制度。
高起点规划 整合乡村资源 □东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吉能
东营市现有旅游强乡镇13个、特色村24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5处。建成了瀚海海上休闲旅游区、华林庄园、军马场农博园等26个A级景区。下一步,我市将发挥区域特色,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结合全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特别是与土地、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等规划紧密衔接,编制好《东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精心创意策划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项目。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搞活景区带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积极发展农家乐、林家乐等。重点支持10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乡村旅游示范区以及100家以农家乐、渔家乐为主的农户和100家乡村旅游企业发展。坚持以标准化为基础,以配套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厨改厕为重点,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深入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深化打造黄河口大闸蟹、广饶肴驴肉、黄河故道鲜鱼汤、利津水煎包、黄河口刀鱼等健康餐饮。落实《旅游商品研发奖励办法》,鼓励旅游商品研发企业对黄河口老粗布、罗布麻茶、中华齐笔等知名商品推陈出新。
创新旅游推介方式,加大乡村旅游推介力度。鼓励旅行社、旅游集团开展专业化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继续办好黄河华滩万亩葵园文化旅游节、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红光赶海拾贝节、黄河口桃花节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度假区引领乡村游升级
□烟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宋卫宁
烟台市拥有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5A级景区、9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22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省级旅游强乡镇、37个省级旅游特色村。下步,烟台将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业提速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抓。力争到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30%以上。
强化规划引导,打造特色产品。发展海上潜水、海岛度假、邮轮游艇等项目;开发垂钓、捕鱼、赶海等参与性活动,做大做强好客人家渔家乐。培育以烟台苹果、福山大樱桃、莱阳梨等为主题的采摘示范园和富有特色的农家乐。充分利用昆嵛山、招虎山、大基山、艾山、磁山等山岳、温泉资源,开发登山祈福、户外攀岩、温泉康体等项目,发展森林人家。深挖蓬莱阁、龙口南山、牟氏庄园等优势景区文化潜力,举办海阳大秧歌、莱州蓝关戏、莱阳螳螂拳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强化载体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将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度假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发游客多日停留、多点消费项目。以葡萄酒、温泉、民俗、渔家等资源为依托,发展招远淘金小镇、长岛月牙湾渔家小镇、牟平龙泉温泉小镇等旅游小镇,建设乡村旅游先行区。重点推动王屋山生态农业度假区、仙人山农博园等总投资148亿元的10个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
强化服务配套,提升发展质量。引导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广泛开展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人员培训、行业交流等活动。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培养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的乡村旅游示范业户。
塑造深度体验型乡村游
□潍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夏芳晨
今后一个时期,潍坊市将坚持统筹资源,强化品牌塑造,注重融合发展,努力把潍坊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深度体验型乡村旅游目的地。
认真研究、精心编制好市、县、镇(街)三个层面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开发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中高端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品。集中力量重点开发海滨度假、游船休闲、海上生活体验等中高端旅游产品。积极策划组织好风筝会、菜博会、花博会、绿博会活动。进一步做靓青州古韵、临朐山水、昌乐火山、诸城恐龙等县域旅游特色。
力争利用3-5年时间,培育打造20个具有历史文化和产业资源特色的旅游小镇、30个省级旅游强镇、50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00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00个省级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100个省级采摘园、1000个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各具特色的“好客潍水人家”。
全面实施改厨改厕工程,五年新建、改造提升星级旅游厕所200个;加快乡村旅游酒店餐厅、咨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高端旅游人才引进,建立完善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发挥好交通、农业、林业、渔业、旅游以及小城镇建设等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大招商、招大商,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重点引导有实力、有转调意向的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发展休闲绿色体验乡村游
□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霁雯
今后一个时期,济宁市将以“休闲、绿色、体验”为主题,打响“圣地人家”、“湖上船家”、“水浒人家”、“运河人家”等系列品牌。力争到2016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培育30个旅游强镇,60个旅游特色村。
坚持政策驱动。充分用好市级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及旅游小镇建设,鼓励兴办各种乡村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加强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户和企业的信贷支持。市政府每年举行一次乡村旅游发展现场观摩会议,把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作为评价各地旅游工作的重要依据。
坚持规划先行。把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体现济宁乡村文化特色、农业多样性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和原生态保护。坚决防止盲目决策、盲目开发。
坚持突出特色。根据不同季节和资源特色,设计推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纳入到全市二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中。引导各县(市、区)打造1-2个乡村旅游项目示范点,全市争取发展示范点30家左右。
坚持配套完善。统筹规划和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农村农家乐改厨、改厕、改气进程,全市3年内争取改造农家乐厨房5000家,厕所5000个,新建沼气池2000个。
坚持规范管理。加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等行业组织建设,形成自我服务和约束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乡村游纳入三日游体系
□泰安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卫东
2012年,泰安市乡村旅游收入达到67.8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7.5%,成为泰安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业态。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构建“全市有重点、区县有特点、乡镇有亮点”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力争到2015年,建设一批以生态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项目,争取全市旅游强乡镇达到30家、特色村达到60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达到35家,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4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
成立泰安市乡村旅游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有关乡村旅游发展意见,市财政每年列支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专门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将乡村旅游发展逐级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级发展乡村旅游。
尽快完善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在每个县选择1-2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给予重点扶持,策划包装特色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适应游客需求,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以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为契机,尽快研究制定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标准。
将乡村旅游纳入“中华泰山、天下泰安”三日游产品体系,大力推介,扩大影响,招徕游客。引导群众从事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积极开发和销售泰山茶、新泰樱桃、肥城桃木、宁阳十字绣、东平糟鱼等特色旅游商品,扩大乡村旅游商品规模,增加乡村旅游综合收益。
乡村游列入旅行社常规线
□威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刘广华
2012年,威海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过85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9亿元,直接从业人员3.26万人,间接从业人员6.53万人,形成了渔家体验、农业采摘、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运动养生、森林人家、农耕文化、民俗体验等多元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
下一步,威海市将统筹指导有条件的镇、村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争取年内荣成、文登、乳山三市全部完成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建立乡村旅游资源库,盘清乡村旅游资源家底。
拟定出台《威海市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见》,充分发挥市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职能作用,落实责任,强化调度,全力推进;最近又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工作列入相关成员单位贯彻落实《旅游法》的重点工作计划。
打造荣成河口渔村、桃园民俗村、乳山南泓南村等精品“渔家乐”;打造草莓采摘、樱桃采摘、茶园采摘和无花果采摘4条休闲农业采摘带;建设温泉镇开心农场、初村恒山生态园、乳山正华农林科技园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园;保护性开发荣成烟墩角村、东褚岛村等乡村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绘画摄影写生村;计划年内打造3-5个大型乡村旅游合作社,增强乡村旅游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对乡村旅游环境与设施、接待与就业、管理与服务等进行量化细化,分期分批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着力规范接待设施、安全保障、卫生状况等标准,力争两年内全市所有整治村全部达标。
设计推出“春登山、夏赶海、秋采摘、冬赏雪”乡村四季游线路,全市10多条乡村旅游线路列入半岛城市旅行社常规线。目前,正联合青岛、烟台、潍坊等市编排和设计“半岛乡村自驾游之旅”。
城乡绿道串起乡村游
□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 刚
到2017年,日照市力争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总人数的比重达到45%;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50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0%;重点培育创建20个旅游强镇、50个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100个旅游特色村、100个精品采摘园、5000家农家乐。
进一步完善全市乡村旅游规划体系,认真实施《日照市环城市游憩带专项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各区县进一步整合乡村旅游发展资源,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旅游规划。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大力培育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档次和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对民俗村进行整合提升,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培育精品采摘园,把部分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乡村旅游点作为典型来培育。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管理知识、职业道德、服务技能、旅游相关基础知识、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培训。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树立符合各自实际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组织各乡村旅游点参与外出推介活动,在推介会上作乡村旅游专题推广。鼓励旅行社推介乡村旅游,创建日照乡村旅游网,加大乡村旅游网络营销。
市财政将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奖励通过省旅游局验收的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精品采摘园等单位。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对乡村旅游项目用地指标实行倾斜。全市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的信贷投放力度,按照规定减免乡村旅游项目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做好乡村旅游区(点)与主要交通干道的连接,配合城乡绿道建设,把乡村旅游点连接起来。城市公共交通向近郊乡村旅游点延伸。
接轨济南
建设乡村游目的地
□莱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毕司东
莱芜市将抢抓加快建设济莱协作区的机遇,以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为牵引,从加强规划、加大扶持、丰富产品、提升服务等方面入手,全力打造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能力达到4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0亿元。
莱芜针对乡村旅游规划的重点是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经济圈,围绕济莱协作区的建设,以济南为主客源地,做好相关规划与济南乡村旅游规划、市场、产品开发的对接工作、策划推出以济莱山水林泉为特色的二日游、三日游乡村旅游产品。对内则针对乡村旅游进行全域规划,组织实施环城市游憩带,以全市城乡一体化公交网络为依托,以莱城为集散中心,以吐丝口古镇、雪野旅游小镇和具备开发条件的镇村为重点,加快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尽快形成以城乡公交网络为脉络,以重点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为节点,以乡村旅游合作社、农家乐为终端的乡村旅游服务网。
同时,立足莱芜原生态山水资源、“三辣一麻”“三黑一花”农畜产品优势、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美食资源、新农村建设成果,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房干景区为代表的生态乡村旅游,以香山为代表的山村乡村旅游,以雪野湖为代表的滨湖乡村旅游,以茶业口镇卧铺村为代表的原生态乡村旅游,以莱芜战役陈毅指挥所为代表的红色乡村旅游,以万兴食品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种植观光,以黑山羊养殖基地为代表的畜牧旅游,以农博园为代表的高科技农业观光,以雪野鱼头、棋山炒鸡为代表的乡村美食旅游,以樱桃节、桃花节等为依托的乡村节庆旅游,以郭家沟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发展。
5年发展万家
“好客沂蒙人家”
□临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魏华祥
临沂生态环境良好,2012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实现收入144亿元。今后一个时期,临沂市将以打造“好客沂蒙人家”乡村旅游品牌为龙头,用3至5年时间,在全市培育10000家多种业态的“好客沂蒙人家”,把沂蒙乡村旅游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和县域经济支柱产业。
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策划设计一批融民俗体验、休闲购物、乡村度假、农事参与、乡村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积极推广沂南县扶持引导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把乡村旅游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市县两级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市级领导联系乡村旅游点制度,完善乡村旅游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好客沂蒙人家”评定委员会。
制定“好客沂蒙人家”品牌营销宣传方案,设计视觉识别系统;加快“好客沂蒙人家”工商注册和评定标准体系制定,在全市广泛创建;近期将在全市选择300-500家单位进行试点,改造提升现有农家乐设施和服务,争取年内全部达到改厨改厕卫生标准。
对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区域,优先考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公交向乡村旅游点延伸,加大乡村旅游标识系统、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购物点等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推广景区带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鼓励支持以农民家庭为主体,通过自主经营、联户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乡村旅游;鼓励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投资商,培育一批中高端乡村旅游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乡村旅游培训指导,逐步实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大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培育乡村旅游后备人才。
一县一主题 一镇一特色
□德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玖庆
德州市力争未来5年,乡村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7年,乡村旅游总收入占旅游经济总量比重达到40%以上。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乡村文化特色,突出原生态保护。各县市区争取年内完成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乡镇、村庄也因地制宜,编制乡镇、村乡村旅游规划。争取到2014年,全市30%乡镇、村庄编制完成乡村旅游规划。
对现有乡村旅游点进行筛选、定位,力争打造出一批拿得出、打得响的符合乡村特性的旅游精品。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在每个县市区打造一处乡村旅游亮点,给予重点扶持,把示范引导和全面推广结合起来。
新建一批乡村旅游点,形成“一县一主题、一镇一特色”的乡村旅游格局。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推进乡村旅游连片开发规模化经营。围绕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开发,建设有机果蔬采摘、畜牧旅游等的生态庄园。围绕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乐陵五十万亩枣林、四女寺风景区、禹城鳌龙生态园等建设高标准生态庄园。
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大引导扶持和管理服务的力度,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争取今年全面完成农家乐经营单位的改厕、改厨工作。推动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乐陵五十万亩枣林景区等乡村旅游景区提升改造,在全市树立乡村旅游发展典型。
通过举办有特色的民间节庆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结合各地开展的大型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对乡村旅游扩大宣传。联系旅行社和旅行商,让他们体验乡风、品尝饮食文化,加大组团力度,培育客源市场。
打造七大乡村人家品牌
□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马丽红
聊城市力争经过3-5年,打造“水浒人家”、“运河人家”、“黄河人家”、“鲁艺人家”、“湖上人家”、“水城人家”、“森林人家”等七大品牌,使乡村旅游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
争取年内完成《聊城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全面落实《聊城市城乡旅游休憩带规划》,力争三年内规划内容基本实现。加快临清、莘县、冠县、阳谷、高唐等重点县(市)乡村旅游规划和郓哥梨园休闲农庄、山东华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重点打造特色旅游乡镇(村),特色农业观光园,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和特色农家乐等四类乡村旅游精品。
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确保通往重点生态乡村旅游区(点)的道路满足旅游大巴和自驾车通行和停车要求。完善供水、供气、排污、环卫、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安全保障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乡村旅游区(点)标准化管理,争取年内现有农家乐厨房卫生安全达标。支持姜堤乐园、聊城植物园、新家园工程、临清黄河故道旅游区、冠县梨园等作为首批改厕改厨工程示范点。年内建立乡村旅游培训教师团队,定期开设培训班。创新策划一批具有浓郁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年内确定乡村旅游品牌LOGO,并进行注册。增强与台湾南投观光协会、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合作交流。
市领导及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对乡镇、村、农户等实行对口帮扶。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农业、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和旅游考核重要内容。把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农业发展资金用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将支持农村发展的小额贷款向农村旅游户倾斜。
农旅融合发展特色乡村游
□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万永格
滨州作为省内新兴旅游城市,目前正全力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和国内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我们将积极实施各级政府“入位履职”,相关部门“确权明责”,旅游部门“强身健体”,涉旅企业“发展壮大”的策略,合力共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确立“从大农业中挖掘旅游资源、从旅游产业中拓展农业发展”的思路,引导和鼓励各类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区的建设,促进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互相开发利用,实现滨州乡村旅游的突破发展。
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滨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布局,引导全市乡村旅游科学发展。各县区及旅游强乡镇要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详规,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和地域特色。我们将采用强化规定动作示范推进这样一种方式,规范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和经营行为。同时,搭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平台和品牌形象,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优势。
积极帮助协调有条件的乡村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休闲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推动各种支农资金、扶持项目实行倾斜政策,优先与乡村旅游项目挂钩。我们要紧紧抓住“两区”建设机遇,加强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引导性资金投入,根据实际需要,在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里增补一定金额的乡村旅游专项经费。
启动特色旅游小镇
培育计划
□菏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黄秀玲
菏泽市乡村旅游刚刚起步,面对众多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我们将从基础抓起,努力将我市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到2017年,培育形成25-30个旅游强镇,125-150个旅游特色村,使乡村旅游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更加明显。
郓城、鄄城两个旅游强县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率先启动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2013年底前完成。其余县区和重点旅游乡镇、村结合实际,2014年上半年完成乡村旅游规划。结合我市特有的“一都四乡”文化,打造一批“水浒人家”、“黄河人家”、“鲁艺人家”等乡村旅游品牌。
打造一批“牡丹小镇”、“芦笋小镇”、“温泉小镇”、“玫瑰小镇”等旅游小镇。当务之急是抓好现有农家乐等产品的改造提升,突出抓好厨房、厕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市、县区通过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政策,加大财政、金融、用地、税费、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通过重新调整菏泽市乡村旅游业联席会议成员,建立有效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将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对农村、农业、城镇化和旅游考核的内容,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中适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