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从多方面加快建设宜游城市

2013-08-16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江苏扬州从多方面加快建设宜游城市

中国标识资源网2013年8月16日讯: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向复合型旅游转变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观光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和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复合型旅游,是改变我市以观光旅游为主、淡旺季分明的必由之路。
加大瘦西湖、广陵凤凰岛、邗江瓜洲、江都邵伯湖、仪征枣林湾、高邮清水潭、宝应湖7个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瓜洲、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清水潭、邵伯湖创成市级旅游度假区。其次是推进商务旅游发展。加快会展场所和温泉酒店建设,继续注重引进国际知名酒店品牌,积极举办有影响的国际性展览和会议。再次是推进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继续推进瓜洲“海浪谷”项目建设,力争明年正式对外营业。推进中青旅枣林湾“青马车寨”项目建设,9月份开工建设一期工程“铁马公社”和汽车露营基地。第四是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拓展提升甘泉影视基地旅游功能,今年再建设3个摄影棚,并启动电影展馆、模拟拍摄和主题餐厅等项目建设,力求建设成电影主题乐园;瘦西湖景区大型实景演出《春江花月夜》预计9月份可以推出;大型室内音乐舞蹈剧《扬州美女》也在积极创作中。第五是推进民居客栈建设。重点开发古城南河下片区。第六是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准备选择几个片区进行试点,进行乡村旅游项目集中开发建设。 

创新营销方式赴航线开通城市开展推介 

充分利用扬州泰州机场开通12条新航线的契机,组织旅游企业和机场共同赴航线开通城市,开展宣传推介,加强对重点入境游市场的促销力度。 

下半年,扬州市还将陆续举办各种活动,主要包括:2013大学生扬州旅游季活动四大板块(首届大学生扬州旅游休闲线路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扬州心梦体验之旅、全国大学生“寻美扬州”微电影创作大赛、“爱上扬州”—大学生微博大赛);“花局里之夜”激情夏日狂欢节;中国(扬州)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温泉沐浴养生节等。 

县(市、区)也将开展各种活动,主要有:宝应举办首届乡村旅游节;仪征举办枣林湾康大葡萄采摘节;甘泉陈园举办名家书画及南北朝胡田窑瓷器展;瓜洲举办中为夏日露营大会;举办“魅力乡村游,休闲农家乐”的活动。 

完善旅游服务加快建设“宜游”城市 

一是争取明年进入“游客满意度调查”样本城市。二是大力加强智慧旅游建设,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智能化旅游导览服务。建设数字3d景区,实现在线游览;建设数字旅游信息库,有效提升旅游体验;建设旅行社接待申报系统和住宿游客统计分析系统,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测管理;开发“寻美扬州”app二期,为来扬游客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实用的移动旅游资讯服务;在高速东、南、西、北四个入口的城市主干道上,建设旅游宣传电子屏4块;重要景点实现wifi上网功能。三是强化旅游标识系统建设。通过积极争取,我市环城高速8个出口16块旅游景点指引牌成功获得省交通厅批准,近期将组织实施;完成48套中英文标注的指路标志和分向行驶的更换工作;完成公厕设置导向牌90块;完善景点内部旅游标识等。四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机场口岸开放,积极开通到中国台湾、韩国的航线,新改建公交站棚50座,新改建公共厕所119座,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增设无障碍设施。五是推进旅游人才建设。建设名导游、名服务员和名技师队伍,提升旅游企业窗口人员的外语沟通能力。六是严格旅游市场监管。

淮安市探索优质稳定便利就业之路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优先部署,大力实施“优质、稳定、便利”为重点的就业民生幸福工程,以实际行动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新要求。连续三年,全市城镇就业总量年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始终控制在3%以内,劳动者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人数保持在4万人以上,促进了招商项目的引进、发展成果的共享。 

探索一:围绕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优质就业 

就一个地区而言,优质就业应当做到就业岗位充足、职工岗技适配、总体薪酬合理、就业满意度较高。围绕这些要求,淮安市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扩大就业总量。“调结构、转方式”既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的内在要求。淮安市确立了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的战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7%。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方面加大力度培育高新产业,另一方面又着力引进了富士康、达方电子、台玻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的项目,着力扩大就业总量,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8万个以上,淮安已经由劳务输出市转变成为劳务输入市,年用工缺口在5000人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就业结构。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时指出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器。淮安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就业结构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抓好传统服务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网上创业,软件信息业销售收入居苏北第一,建成了7个软件园、动漫产业园、创意产业园,从业人员达到4.3万人。 

三是扶持自主创业促进扩大就业。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对带动就业具有倍增效应。十八大新确立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淮安市鼓励全民创业,建立了从市到乡三级创业指导中心,设立了2000多万元的创业引导资金,成立了创业超市,组建了创业指导专家团,定期组织创业者沙龙活动,实现了创业服务一条龙。 

四是建立调薪机制提高工资收入。工资是就业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及时公布工资调整指导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协商制度,要求企业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以稳定职工队伍、稳定社会就业。 

探索二:围绕机制资金推动稳定就业 

近年来,结合市情,淮安市建立了一整套具有自身特色就业稳定机制。 

一是突出财政投入稳定就业资金。淮安市推进民生幸福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每年政府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和发展民生事业。连续实施了多轮以加大财政投入为重点的积极就业政策,就业资金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就业创业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并做到了进一步向就业困难群体倾斜。 

二是突出技能培训实现以技稳岗。实践表明,劳动者具有稳定的职业技能,容易获得稳定的就业岗位。“十二五”以来,对农村劳动力落实获证奖补政策,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300~1200元的补贴,累计有4.3万名农民受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 

三是突出帮扶稳定困难人员就业。启动了为期10年的市、县(区)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结对帮扶,逐步建立起了以公益性岗位安置和专项政策扶持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援助方式。十年来,累计有1.4万人次得到“一对一”就业帮扶,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07年以来对“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采取多方挂钩、分类指导、跟踪服务的帮扶模式,就业援助工作步入常态化、精细化,“零就业家庭”一直保持动态清零,确保“出现一户,帮扶一户”,“零就业”家庭中高校毕业生确保100%就业。 

四是突出调处机制稳定劳资关系。近年来,淮安市人社、法院、总工会、经信委等部门在全国率先创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调处机制,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化解,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变刚性裁判为柔性调处,提前研判、提前预案、提前介入,解决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程序繁、周期长、调解率低等问题,改变了调、裁、审程序衔接不畅和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减轻了当事人诉讼负担,及时高效化解劳资矛盾,引导企业提升企业文化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增强就业的稳定性。 

探索三:围绕平台建设推动便利就业 

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建立,就业服务需要走进千家万户。打造便捷的就业服务平台,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载体。我市全面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以健全的就业工作体系保障群众便利的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已经成为政府服务公众的“参谋助手”和“一线窗口”,广大城乡居民足不出镇(村)就可以实现“就业有人管、失业有人帮、创业有人扶、社保有人办、维权有人助”。本着“服务企业、方便职工”的原则,2011年底还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基于因特网、手机、数字电视网的“三网”互联互通的“招工求职e通”系统,经省人社厅推荐参加全国就业服务现代化经验介绍。实现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实时联网,实现一地登录、多项查询、信息共享,建成淮安就业网、淮安就业和社会保障自助终端、就业市场智能招聘终端等8个信息化服务平台,90%以上公共就业业务均可在系统上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所有高校全面配置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自助终端,并将目前群众普遍使用的手机、电视纳入其中,各类人群都能找到适合就业服务应用平台,平台的多样性保障了各类人群使用的便捷性。让群众享受全时空的就业服务,推进了就业服务城乡均等化,更好地服务淮安全面达小康的宏伟目标。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海螺沟景区五举措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