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识资源网2014年3月15日讯:日前广州地铁发布招标公告,拟投431万元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地铁站内、外导向标识进行升级完善,包括地铁站内外“站内吊挂式灯箱”、“地铁形象标识柱”、“站外500米路引柱”三类导向设施。工程预计今年5月完成。对此,有市民认为,现在地铁内标识已经很完善了,再投那么多钱仅为了改标识不是很划算。
而此举一度被误解为将改变已使用多年的“羊角”标识,令一些市民担心,广州地铁会因此抹杀“地方特色”。毕竟,地铁标识代表城市个性和特色,是城市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地铁公司紧急回应称,从来没有考虑改变“羊角”标识。此次升级完善包括“一增一改一不变”,增加“地铁国标”和“站名”两项内容,也会按国家标准更换“专用电梯”、“地铁”、“车票”和“电梯”等四种图标。
看来,解决方案会是“国家标准”与“本地特色”融为一炉。地铁方面表示,导向标识的升级完善是因应国家标识的修订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而开展的,但这样的说辞,仍无法面对市民的质疑。升级完善的目的,应是解决地铁标识存在的问题,那么地铁是否在乘客中做过调查,现有的引导标识系统是否已能满足乘客的要求?哪些方面已能满足?哪些方面尚无法满足?
有本地媒体就此“扫街”做随机调查,发现地铁现有指示标识缺的并非“国家标准”,也不是数量不够,而是缺乏“人性化”的设计(比如,离地铁还有多少米?厕所在哪里?)。还有,我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地铁发现,月台两端都有醒目的母婴标识,而广州地铁虽也有爱心车厢,但多数人不知道在哪里。那么,能不能也在月台设置标识,引导孕妇、推婴儿车或其他有需要人士到列车两端就坐?
不从实际需要和存在问题出发,只从上级指引出发,也是形式主义的一种。硬推“国标”,只代表下级服从上级,不一定代表乘客和市民真正获益。每次去香港,地铁标识不见“国标”,却一点不妨碍对香港地铁的良好印象———乘客虽多但是整洁有秩序,指示清晰,换乘方便,工作人员尽责有礼。
国家标准还是本地特色,也许并不矛盾也不是问题关键,关键是硬件软件都要跟得上。也许地铁公司也有苦衷。假如是强制执行的标准,没法不改,但拜托能不能目光远大一点,一次到位(赤岗塔站、歌剧院站分别改名为广州塔站和大剧院站已经花了不少钱),最好能改成“国际标准”,否则难保哪日又说建设国际大都市,要跟国际接轨了。折腾不起的,不仅是本地符号、本地象征和本地文化,更是本地习惯、本地生活方式,还有本地纳税人的荷包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