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导识系统的双向思考

2008-10-23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城市空间导识系统的双向思考

                             对城市空间导识系统规划设计的双向思考

                                       天津师范大学 王昊
 
 
   
摘要: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频繁迁移使得空间导识系统的作用日渐突显,它不仅为大众服务,也成为传播地方文化,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于设计师的视角从两方向进行分析:作为引导者通过设计指明空间方位,要准确、快捷、清晰易懂,展示人文内涵;对于识别者,设计既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使人看着舒服,还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确保信息传达能被完整接收和正确理解。设计师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文理念,通过设计尽可能使人、导识设施、空间环境三者的关系相互协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便捷。

    关键词:城市空间,导识系统,引导,识别


   
前两天中华网登了一条报道,说北京西客站平均每天有30人,因为在里面迷路而误了火车。我想旅客在车站迷路的因素会有很多,但如果车站的道路导识系统能设计得更加完善些,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走错路的现象。

    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人口迁移更加频繁,这也给城市带来了更为突显的新问题。即便是在我国的大城市里,人们也经常会经历一些尴尬的场景,比如:在现代化的写字楼里找不到地下停车场的出口;乘地铁时坐错了方向;在医院大楼里找不到要去的科室……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每天都在耽搁着很多人的时间,也浪费了很多资源,空间导识系统对城市的发展时刻产生着细微而广泛的影响。

    这种城市公共空间的标志系统在英文中称作:Urban IdentitiesSign design,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套标志,它有着自己特殊的功能和展示形式,它即需要融入环境,又要让人们能清晰地识别它;它需要具有艺术个性,又不能像企业标志一样过于强调个性。本文称其为城市空间导识系统,其中导识的概念引自甄明舒的《城市空间导识系统初探》一文,它是由两动词合成一个名词,字是指系统本身作为施动的主体,起到指导’‘引导的作用。则使受动的行人成为主体,在指导之下,完成了识别’‘认识’‘了解的行为过程。” 

    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导识系统的设计,设计师既扮演着空间的管理者设计如何引导公众,也扮演了空间的进入者体验识别的过程。作为引导者通过设计指明空间方位,要准确、快捷、清晰易懂,适当展示出地域特点、人文内涵,给进入空间的人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从识别的角度来看,设计既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使人看着舒服;还要满足由于年龄、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等个体差异带来的识别能力的不同,确保信息传达能被完整接收和正确理解。

一.空间的引导

    城市公共空间导识设计主要服务对象是初次进入这个空间,或者对这个环境还不很熟悉的人,引导他们迅速找到最佳路径。在这个庞大而不可预知的人群中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导识设计是希望为所有人服务的公共设施,所以应当努力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得清、看得懂、看得舒服,看过之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首先,传达准确的空间信息,是导识设计的基本要求。导识设计的首要功能就如同一张地图,把各个场所、设施的地理位置准确、清晰的标明。它们需要深入了解、测量空间环境,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视觉表述语言,再按照统一的规则、相应的比例规范化地表现出来。比如北京植物园的导向牌,上端是一个缩小的园区平面图,标明了详细的方位信息,下面是几个主要景点的方位指引,使游人一目了然。(图1)导识设计中对地理距离的标示不像地图那么精准,但它更有针对性,注重用简明的视觉语言标明当前所处的方位,及其周围环境的相关信息,或者用一个简洁的图形标志说明某个小空间的功能。

    作为空间引导、指引的工具,空间导识的表现语言除了方位、内容的准确,还应注意在信息传达过程中要避免歧义的产生。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烟斗的图形,它有时表示吸烟室,有时表示休息室,甚至还有时表示男卫生间。也就是说空间导识设计应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传达的信息具体而准确,如果丢掉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那么它就丧失了根本意义。

    其次,受众能够对空间信息快速识别,是导识设计的主要目标。以往,导识设计的实施者对时间性都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每一个受众多付出的时间,就可能造成社会的交通堵塞、效率延缓,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巨大的时间成本,耗费了更多资源。城市公共空间的导识设计形式必须清晰、简洁明了,应当具有很强的规范性、统一性,确保能够易读易懂。同时,要提高识别速度还应注意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具体环境确定导识的设置方式,不仅普通受众可以快速识别,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为了更全面、细致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导识设计表现的形式和手段应更充分的将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突出表现的多元化和时代感。运用的艺术语言不再仅仅是视觉的,更多的结合听觉、触觉以及与受众的互动性,更好的服务于大众。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提示音,或者接触表面不同的质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与触摸屏等媒体的互动,达到快速认知空间环境的目的,与此同时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

    另外,与整体环境相和谐,体现出其间的文化内涵,是对导识设计的深层要求。我们旅游时,在山清水秀的风景区经常随处可见粗糙简陋的路牌、标语,这时的导识设计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虽然指引了方向却破坏了环境氛围。导识设计要与整体环境相和谐,融入其中成为空间的一部份。游人需要指引的时候会清晰的看到它,而在游览这个环境的时候却会忽略它,忘记它的存在。比如,同样是大学校园,中央美术学院的导识系统(图2、图3)和北京大学的导识系统(图4)风格迥异,它们各自都与自己的校园环境协调统一,体现出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可见,通过导识设计同时也在进行文化的传播,以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特定环境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使人们获得信息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这个特定区域的文化背景,将理性的认知和感性的认知相统一,使得人与空间有了情感交流,更加乐于融入这个空间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和导识系统的设计师共同成为施动者,用设计直接地服务于大众,指引着方向,也默默地影响着城市的文化形象,塑造着城市的品牌形象。
    
二.空间的识别

    城市空间的导识设计真正的主体是识别者。为识别者着想,从识别的角度分析,才能使导识设计真正实现空间管理者和设计师的目标。这时作为设计师要完成一个共性与个性的平衡过程,即人们共同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与他们千差万别的个体特征之间的平衡,从这两个层面深入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设计构思过程。

    导识系统的设计应当符合受众的共同需求,符合人体工程学。空间的导识设计不能仅仅追求外表好看,还要使用起来舒适方便,要达到美善并举,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了解相关的人体工程学知识。人体工程学也被称作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或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等名称。通过研究人体工程学,研究--设施--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计测,得出科学准确的数据和结论,对艺术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起到了参考和指导的作用。

    优秀的导识系统要经过周密的规划,严谨的设计,其中包括图形、文字、色彩、板式内容部分的设计;材质、制作工艺、尺度、光源、电路等方面的实施;以及导识系统整体布局,使用和维护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环境中人群的行为习惯,可能产生的身体和心理反应,这样才能确保导识系统的科学合理,方便适用。例如制作户外导识牌:在材质选取方面:因为人的眼睛在经过强光刺激后,会有影像残留于视网膜上,这种视觉残像的生理特点会影响人对事物的观察,所以应充分考虑材质的反光和光源强度,慎用金属或玻璃,避免强光和玄光的出现。在尺度设计方面:以人的立位基准点为准,人们站立时的自然视线会向下10度;在头部不发生转动的情况下,依靠眼球转动,双眼视区为124度;而颜色辨别水平视区为左右60度,文字识别为左右30度以内;垂直面内视野界限在向上50度,向下70度的范围之内……我们以此为尺度依据就可设计出最适合人群观看的导识牌。具有正常视力的人都有一定的视觉认知距离,目标字体随着阅读距离的不同其清晰度也会相应变化,同时,视线停留时间越短图形和文字就越要简单、醒目。比如:在高速公路上道路指示牌用几个大号黑体字书写,便可一目了然,如果改为横竖笔画粗细悬殊的宋体字就比较难辨认了。以人体工程学为依据,处理好导识牌的图文、版式,牌子的高低尺度等要素,才能获得最佳的识别效果。

    导识设计要适合人的生理特点,同时还要考虑人的心理因素。不同的颜色可以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比如:红色有警示的作用,很多国家都用红色的标识表示危险、禁止的含义,有道路禁行”“严禁烟火等等;蓝色使人心情平静、情绪稳定,作为背景和白色文字搭配视觉效果突出而且很理性,经常用于路牌……。运用好色彩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绪、态度,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以人为主体,从人们普遍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其中的图文、版式、色彩、尺度、造型、材质及其分布方式才能符合人体生理、心理特征和普遍的活动规律,才会达到美观简洁、安全实用、舒适便捷的设计效果。

    另一方面,设计师对人们个体差异的考虑会使导识系统设计得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功能。进入同一个空间环境内的人群,存在着性别、年龄、地域、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所以会对导识系统产生不同的反应,达到的认知效果也有所不同。比如机场的导识系统为不同国家的游客服务,他们从前的经验、当前的需求、情绪、态度和价值观都影响着此时对导识信息的接收。在这种环境里,导识的设计语言需要更为国际化,更多地参考国际上主流设计的标准和规范,要运用能让不同国家的人都看得懂的图形来传达信息。

    对进入某一个空间环境的主要人群应有较为清晰的界定,有针对性地设计才会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比如小学和大学,茶社和酒吧的导识设计,其中的造型设计、材料的选用及搭配、装饰纹样、色彩图案等要素必须更多地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心理需求的差异。中老年人经常去的场所,导识设计应注重造型端庄、典雅、色彩沉稳、装饰美观等;青年人经常去的场所,造型设计可以简洁、轻盈、色彩明快、图案时尚,材质选取也更为广泛;少年儿童活动的场所,造型设计更加卡通、色彩跳跃、外观小巧圆润……材质的软硬、色彩的冷暖、装饰的繁简等因素都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反应,所以,导识系统的设计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在我国的召开,我国很多城市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大大加快,现代化的城市中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空间导识设计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也会成为城市建设的新问题。与此同时,在科技与经济的带动下,城市空间导识系统的设计会更加重视人与环境的互动性,将会更多的融入多媒体技术,在语音识别、触觉识别等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完善。此外,移动媒体的迅猛发展必将对现代导识设计带来观念性的变革,将来全球定位系统可能成为手机、手表的功能之一,人们带在身上随时随地可以和所处空间的导识系统对联互接,获得无微不至的服务。

    城市公共空间的导识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是科学技术、空间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以及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制约下的产物。设计师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文理念,通过设计尽可能使人、导识设施、空间环境三者的关系相互协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便捷。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什么是会议室电子门牌,有什么作用?

上一篇:

彩之蝶条幅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