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成本之争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制作者要参与竞争,就不得不将优势转嫁到成本之上。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这个市场的毛利润大约为35%左右,这是指单纯的制作利润,如果能做到自行设计,利润则会显著增加,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一级城市的客户对于品质的要求普遍高于二三级城市,而二三级城市的客户则更大程度地关注价格。于是,竞争的格局也就呈现一级城市比质量,二三级城市比价格的局面。当然,价格永远是直接的驱动,这里所说的价格与质量之争也是在一个相对的程度之中而言。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大多数被访者并没有感到这个行也有很严重的恶性竞争,这是令人欣慰的。这也说明行业相对成熟。
行业规范落实难
虽然,行业相对比较成熟,但在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有一些阴暗的角落,这已经成了一大中国特色。标牌制作行业自然也不例外。由于缺乏监控,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健康的方面。
监管不力:按说,要制作含有特殊内容的标牌,客户应该提供相关证明,制作者才能进行制作,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然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那些管理规范的较大企业,对此执行得相对较好;而一些较小的店家,则是只要客户提出要求,他们都能够予以满足,他们只管客户的要求,其他的方面,他们认为不是制作者的责任。记者试着问了几家,能不能在标牌上写上“省优部优国优”或是“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之类的字样,得到的答复是“只要你愿意,我没问题”,问他需不需要提供相关证明,则回答不需,因为“我们也不能鉴定你提供的证明的真伪”。这有点像地下图章刻制市场,只要你需要,他连国务院的图章都能给你刻!哪会看你的国务院证明。
由此也给工商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对此问题的监管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比如说,涉及到厂家代理授权的管理,如一些著名、驰名商标的管理、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相关部门有备案,监管相对容易;再有就是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这几种标牌监管也相对容易,但涉及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社会上其他组织范围(卫生、质量等)的,管理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目前此行业只能是通过行业自律来规范、约束行为,对于一些扰乱秩序的行为没有相应详细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是目前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所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标牌制作行业为其他行业的市场混乱起到了某种程度的“助纣为虐”的做用。
材料选用:一般情况下,商家会根据客户的要求,使用不同等级的材料,价格高者当然用好料,价格低的肯定用差料,这是正常的。然而,极少数无良者,在客户对这个领域了解不深的情况下,会使用一些劣质材料以次充好来牟取不正当利益。这样做固然能获得眼前的短暂利益,谁都知道,诚信是商家的根本,时间一长,必然会流失许多客户,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我们呼吁,从业者应该加强自律,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环境,为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对手加伙伴
在市场的不断磨合过程中,从业者也渐渐摸索出一条新的经营方式,那就是资源的互补。对于这类终端制作市场而言,企业的实力不会很大,投入设备与人力的资金也是有限的,于是经常会遇到大块肥肉吃不下的局面。怎么办,白白让这个客户流失吗?当然不会!单子太大或者要求太高,自己吃不消,先接下来再说。自己不能解决的部分可以交给别人去做。这样,平常的竞争对手又变成了合作伙伴。这样,既维护了客户,也保住了自身的业务,同时也为其他的商家提供了机会。当然,这样做也有其弊端,本来“一传”可以到位的,现在来了一个“二传手”,多了一个中间环节,必然会有新的问题,比如说,你接了一笔业务,然后将其中部分业务转手给别人做,这样你就对产品的质量不能实施直接监控,也许这其中能产生许多隐性的问题,将来一旦出现问题,客户首先会找到你。因为他未必知道产品是别人生产的;再有你作为“中间商”,也希望从中小赚一笔,那么,这额外的负担,是否就会转嫁到客户头上?即使不能直接从价格上转嫁出去,那么,承制方也可能会从诸如质量、材料成本方面加以弥补。这样也造成了今后可能发生的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