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色油墨

2011-07-14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浅谈:消色油墨

在安全防伪措施多样化的今天,各种新型防伪技术层出不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一项防伪技术,关键是延长防伪技术的时效性和独特性,这也是防伪技术追求的目标。而防伪技术主要包括:印刷设计的防伪、印刷纸张的防伪、印刷油墨的防伪和印刷工艺的防伪。其中,印刷油墨防伪技术发展形势很好,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1.消色油墨的防伪原理

  所谓防伪油墨即在油墨连结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防伪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防伪油墨按照其防伪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①磁性防伪油墨

  ②荧光油墨和磷光油墨

  ③反应变色油墨

  ④防涂改油墨

  ⑤日光激发变色油墨

  ⑥智能防伪油墨

  ⑦红外油墨

  ⑧纳米油墨

  其中反应变色油墨是防伪油墨中重要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热敏变色油墨、光敏变色油墨、湿敏变色油墨、压敏变色油墨等。反应变色油墨就是把各种加在油墨中的化学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光、热、湿度、压力等),能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从而使油墨改变颜色,达到防伪目的。而消色油墨是反应变色油墨中的一个分支,消色油墨是一种遇到水或化学物质容易退色或溶解的油墨。

  2.消色油墨的分类

  ①水消色油墨

  水消色油墨又称为湿敏油墨,防伪原理是色料中含有颜色随湿度变化而变化的物质,用水或漂白剂可使其消色,一般是含有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水溶解物质。防伪特征是干燥状态为无色,潮湿状态变有色。水消色油墨又分为可逆消色、不可逆消色、湿敏扩散三种,具有蓝、绿、黑、红四种颜色。

  ●可逆消色油墨滴水后颜色由有色变为无色,水滴挥发后恢复原色,颜色由白→无,只能丝印、凹印。如丝印建议用200目丝网印刷,越厚越好。

  ●不可逆消色油墨:是油性油墨,滴水后由有色变为无色,水滴挥发后,颜色不再恢复原色,颜色有黑→无,红→无,蓝→无,绿→无。只能丝印、凹印,要求印得薄一点,颜色鲜艳,退色效果好,如丝印建议用350-420目丝网印刷。

  ●湿敏扩散为不可逆,颜色有红、黄、蓝、绿等,只能用水性网版印刷。

  ②有机溶剂消色油墨

  例如酒精、汽油、苯等。有机溶剂变色和水变色的原理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根据相应化学物质的相互反应使其退色。

  ③复合消色油墨

  水消色油墨和有机溶剂消色油墨的综合,我们可以称之为复合消色油墨。复合消色油墨对水性溶剂、漂白和有机溶剂都能反应,达到消色的目的。一般来说,弱的漂白剂可以去掉护照上的印花和水溶性的钢笔墨水,要想去掉圆珠笔油墨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则可以通过有机溶剂。但是,这些溶剂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印花和钢笔墨水有作用,其中,黑墨水是以碳为基本物质的,一般的溶剂并不能对其消色。复合消色油墨是防伪油墨发展趋势的表现,因为复合防伪油墨不仅可以延长防伪油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防伪效果。

  ④二元防伪油墨

  二元防伪油墨,指消色油墨中含有荧光成分,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就能很容易的分辨成是否用过溶剂。相应地,部分退色油墨含有可见的退色成分,并且拥有永久的荧光成分。在可见光照射下,这些油墨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但是,经紫外线照射时,就可以通过人眼观察到。许多印刷油墨在漂白时失去荧光性,因此,我们可以把荧光油墨作为检验是否漂白过的一种特征,用机器进行检验。

  3.消色油墨的应用

  目前,水消色油墨是比较普遍使用的油墨,常常作为文件签字部位的背景,并使用在填写的容易涂改的数字下面。除了消色油墨作为背景色以外,承印物被漂白时,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产生褐色斑点。在需要被识别的文件中,例如护照上的照片,在承印物和用于包裹材料的箔片之间就是复合层压的,水消色油墨印于箔片的内表面,这样就可以检测是否有水的存在。

  许多防水标志就是用水消色油墨印刷的标识,把它加贴在手机主机内部或电池外部的某个部位。这种标识在没有遇到水浸泡或潮湿气体时,图文的边缘清晰,不会退色,变色。而遇到水后,图文边缘会出现颜色扩散,且无法复原。可作为电子器件等产品的运输、保存和使用的标识。目前,许多手机制造商均采用了这种高质量的防水标识。这种标识还可以裁决一些理赔问题,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总之,由于票证、产品商标的假冒伪造水平日趋提高、伪造数量大,推动了新的防伪技术的产生,要求能快速、便宜、准确地揭示被防对象的真伪,其中防伪油墨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消色油墨也应运而生。虽然现在的消色油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应用于生活中,但是由于消色油墨的制备和检验的条件问题,还不能像其他油墨一样,被广泛的应用到任何领域里。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我们相信,这种非常容易使用的防伪方法会成为防伪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什么是会议室电子门牌,有什么作用?

上一篇:

“冷转印”新技术淡化碳足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