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导向标识的系统结构及空间导航模式

2012-08-10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旅游景区导向标识的系统结构及空间导航模式

摘要: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针对不同空间具有不同形式。针对旅游景区地理空间布局的特殊性,文章从游客对于景区空间的地理认知、景区实际的物理地理空间及标识传达的信息3个方面着手,搭建了导向标识的结构体系。依据导向标识的系统分类及内在的结构模式,景区的地理空间形态、游客对景区空间的认知模式和旅游空间行为的选择分析出导向标识系统的3种导航模式:步骤导航、追踪导航和树状导航。 

关键词:旅游景区;导向标识;标识结构;导航模式

1、导向标识的系统结构特征
导向标识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人有限的空间认知能力与复杂的物理空间之间的关系;调节方式是以人们对地理空间的认知模式为基础,针对具体的地理环境,为游客提供景区的空间信息。与此相关需要考察三个方面的内容:游客的地理认知、景区的地理空间及标识传达的信息。首先,游客按照等级顺序认知景区的地理空间。这个顺序是根据空闭尺度及地标划分的⋯f游客主要依据地理空问的等级顺序形成旅游地位置或空间尺度的认知。人们对一个小地方的认知是依靠对其所属高级别区域(文脉,地域背景)的认知。这是一种以地理空间的等级层次搭建起来的“阶梯”,即地理空间的认知链,这种认知的层次等级关系决定了标识系统内在的结构秩序。其次,具体的景区空间地理形态与地理环境及景区规划相关,如景点、主入口、路网结构及关键的地理信息等。景点为游览的中间站或阶段性目标,其空间位置是导向标识的主要传达信息。入口是游览原点,游客需要从这里得到必要的地理信息以便对目的地进行选择,对空间进行判断。景区路网设置方案决定了导向标识系统的最终样式。关键地理信息包括视域良好的位置。多路口、较大的纵向落差、景点的密集程度较高、环境可见度较差等容易造成地理空间识别困难的位置。这些地方都是设置标识牌,或由标识作出解释的必要场所。 

根据以上两点的分析,标识系统也可按等级形式划分以适合于游客的地理认知方式;划分方法依据有关具体地理环境信息量的大小及信息重要程度的级别。信息量最大的为主入口处的地图标识,其次为大尺度的局部空间(广场),较复杂的空间拓扑结构(交叉路口)或地标位置(如主要景点,建筑物)处的局部地图标识和标识簇,信息量较单一的为指向性标识和地标名称标识。按信息内容重要程度划分则以主要景点处的地标标识为最高等级,并依照与其距离远近,标识被重视程度依次递减,如指向性标识。这样,导向标识系统便可划分为一个立体等级构架。纵轴上的层次决定着标识信息的覆盖面积;横轴上的层次决定标识信息的重要程度。在纵轴上,第一层是一级地图标识,包括景区的全局地图及主区域地图,第二层是各个局部区域地图标识;第三层是各个重要景点的地标标识。横轴上,则是以主要景点为节点,景点问的路径为线索的地标标识网络。标识系统中其他具有辅助功能标识如功能标识、警告标识都是紧紧依附于这一立体结构之中。 

2、导航模式分析
依据导向标识的系统分类及内在的结构模式、景区的空间地理形态、游客的景区空间认知模式我们分析出导向标识系统的以下几种导航模式。 

2.1步骤导航
步骤导航符合旅游者单一目旅游空间行为模式。标识按景点间的空间秩序依次设置,各个景点之间线性连接。它是导向标识系统的基础导航模式。在其系统结构中,以园区主入口处的整体游览图为原点,游客可以对整个园区的空间构架有宏观上的了解,对所有信息的搜索只需要追溯地图所给的单程路线即可。子一级的标识系统分布于主轴线周围,其中包括地名标识和方位标识。通过地名标识游客知道自己位于轴线的那个位置上;通过方位标识防止偏离主轴线路径。这种导航模式最适于游览前进路线为单线程或环形的景区。单线程和环形路网的景区预先为游客设计了最佳的前进路线。主要的观光点都在这条主轴路线的周围。沿此路线前进,基本上主要参观点及服务设施都可以被访问。游客的游览行为比较简单明确,从主入口出发沿主路前进对景点依次游览。即使出现岔路,短距离内能快速回到主路。最后从园区另一端或按回路回到起始点结束游览。步骤导航模式的标识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方面,它强制游客的前进方向,标识指向沿明确的主轴路线顺延,实际上是在暗示游客活动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超出了标识的服务区域,有可能产生方位迷失。另一方面,这又是最清晰明确的寻路方式。即使出现岔路,但目的地是同一的。游客无需在空间选择上做太多考虑,一切行程安排都已经通过标识给出。正因为系统的确定性和强制性,它在游客的潜意识中成为了基本的空间规则。这样,具有强制寻路行为的步骤标识反而在隐性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游客不需要对标识过于注意,从而可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观光环境上,这也符合标识不应破坏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2.2追踪导航
旅游者所考虑的方向是以地物的前后左右关系为主,而地图表达了东南西北的正确方向,旅游者要将图上的方向转化为个人为中心的视点。游客在路程进行中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理解方向以便和绝对方向匹合,这对游客造成很大的认知负担。追踪导航模式以游客当前位置为空间维度的轴心,并试图预测游客的下一步行动,替代游客进行理解方向和绝对方向的转换,而有针对性的给出建议,减轻了游客的认知负担。游客的地理认知形式在旅游活动中,首先表现为地理信息收集,优化头脑中的认知地图;其次通过旅游实践和空间特征感知完善旅游信息;最后形成更接近物理空间的认知地图。追踪导航模式使这一认知过程变得相对简单和容易。游客的地理信息收集会发生在一些容易引起方位混乱的环境位置,如多路口、较大的纵向落差、景点的密集程度较高、环境可见度较差等位置点。这些地方应该是标识的主要设置地点。游客的大部分信息收集活动应该由标识代以完成。比如在那些容易引起方位混乱的位置设置局部地图。局部地图标识展示了一定范围内的景点和道路情况等信息,因为范围内的景点数量是有限的,预测游客对目的地或道路选择更容易一些。还因为景点的知名程度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是有层级级别的,游客具有更大概率选择那些更重要的目的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的预测功能的实现是可能的,即地图能够筛除不必要信息,预先为游客下一步行动提供准确的帮助。这样,无需太多的指向性标识即可更很好的满足游客的方向识别的需要,避免了对游客不必要的信息干扰。身处于这种导航模式中,游客始终保持主动,不需要在众多的方向信息中多次作判断,总能知道自己在整个景区中的位置,以便对自己的行动速度和行动方向作宏观上的控制。这样有利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头脑中的景区认知地图,通过标识明确可靠的信息内容帮助游客补充和完善对景区的认识,使游客形成更加接近物理空间的认知地图,快速找到自己的前进目标。 

2.3树状导航
在许多大型综合游览景区中,景点、服务站点或者以网状的结构排列,具有不确定的起点或终点;或者以阶层结构排列,具有确定的起点和不确定的终点。对于这种散点式的景区空间,游客根据其可用游览时间,或者遍历各个景点,或者只选择一条游览路线。当游览需求为前者的时候,景区的可意象性对游客的“寻路”起着重要作用,旅游意象要素为五类:区域、节点、标志物、道路、边界。区域是可以识别其特征的旅游景观区,如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等;节点是可以进入的城市与区域的中心及典型意义上的核心,如广场、车站等,标志物与节点是认识现察旅游地的参照物,如塔、楼等特色建筑;路径是个人能够通行的旅游路线;边界是旅游区域的分隔界线,如城墙、河流等 

。在五种旅游意象要素中,区域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节点和标志物为分叉点;路径为枝干;边界为范围。这种树状的结构特征决定了此类标识系统的导航模式:游客在主入口处通过全局地图获得景区的大致印象;在下一个交叉路口或景点处,通过标识簇和局部地图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遇到下一个路口或景点,再继续选择,以此类推。当走到景区边界处的时候,就游览完一个区域,然后会继续选择新的区域游览。对于这种游览模式推测游客的前进方向是不可能的,它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其优点是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游览心理:一个景点的出现可能会是突然的,能带给游客一种“探秘”和“历险”的体验。但负面的影响是,由于区域边界的模糊性,多层级的路径分叉点等原因,游客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位。所以游客要对自己的游览线路有一定的记忆,否则会导致路线重复及“博物馆现象”。为了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在设计树状导航模式的时候,

一要在各个区域的入口处或区域中心等显著位置设置区域子地图,强调区域概念。如标出区域在整个景区的位置,鼓励游客按区域的划分对景区游览。

二要在局部区域配合追踪导航模式,减少标识信息量,并让游客明确自身位置。

三要在标识中设置路径记录机制,如在局部区域地图中标出从周边的显著地标位置道达此处的路径,一方面,游客可以对自己的游览历程进行加强或校对,形成正确的物理空间概念,减少路线重复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下一步的游览目标有个清晰规划。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什么是会议室电子门牌,有什么作用?

上一篇:

公共标识标牌英文翻译的基本理念漫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