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看,目前城市导视标识系统缺乏基础性、系统性的理论探讨;缺乏对导视标识系统的建设完善起重要作用的社会因素(如政府相关管理体制机制、企业竞争、市民素质等)的研究;缺乏各类导视标识设施的整合性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缺乏基础性理论探索
目前对城市导视标识设施的内涵、外延、分类等理论性探讨尚不清晰,各方面研究者的认识存在许多分歧,总体来讲缺乏系统的、成熟的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分散没有形成坚实的基础理论体系。
己有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侧重于实证性,是对已有实例进行记录、分类和分析,但多拘泥于就事论事,鲜有对导视标识设施产生的根源及原因进行实质性研究,鲜有对导视标识设施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回答诸如:城市导视标识设施属于城市中各要素中的何类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是什么?城市导视标识设施在城市环境中起什么作用?能起什么作用?是什么原因使得城市导视标识设施不足?为什么城市居民旅游者越来越依赖城市导视标识设施?城市导视标识设施在自身产生发展过程中受到什么限制?人们为什么总感到城市导视标识设施不够,但改进却十分缓慢,是什么原因?等等问题。
另一个方向侧重于实用性,主要是导视标识设施的规划、设计研究,包括对导视标识设施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如对标志字体识别性的研究。研究中,大多以局部静态的物质空间中设置的导视标识设施作为研究对象,注重研究标志的间距、尺度、样式、构造等技术问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探索。很少有研究回答诸如:如何系统改善整个空间环境的导视标识设施?改进导视标识系统的全过程涉及什么因素?如何推进导视标识系统规划的实施?等问题。
2、缺乏导视标识设施设置环境和受众的研究
对导视标识设施与所处环境的关系以及导视标识设施受众的研究不够深入,大部分研究者认识到导视标识设施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但对其根源缺乏深究,大多认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但是并非如此,城市环境领域的专家们对此另有解释,如胡玉莲、胡正凡在其编著的《环境心理学》中引用了心理学家的话对之提出的看法是:“不要以为树立一大堆地名、符号和排列序号的牌子就可以解决全部问题—环境心理学家忠告:发展具体地方特点,并设置具体提示,应优于抽象符号。”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也不遗余力倡导城市设计者应注重提高城市环境的可识别性。而正是由于城市环境易读性的持续降低,才使得城市导视标识设施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导视标识设施的主要作用是增强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使人们更好地识别环境和把握环境,进而增强环境对人们的亲和性。心理学和城市环境研究已取得了人的寻路行为和环境意象等方面许多成就,但是,在导视标识设施研究领域很少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
对于使用导视标识设施、受导视标识设施影响的主体—人如何有效使用导视标识设施?在环境中受导视标识设施的何种影响等基本问题鲜有研究。导视标识设施的作用是由人的使用和感受得以实现的,人对导视标识设施的认知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人对导视标识设施的认知能力也应纳入研究范畴。
3、缺乏导视标识设施的设计、建设、管理、维护全过程研究
对导视标识设施的设计、建设、管理、维护等全过程的整体性研究不足,大部分研究者多把城市导视标识设施作为单一的工程项目研究,如果作为一个高速公路的配套设施来讲是不错的。但是,城市的整个导视标识设施的设置就远非如此简单,其建设和完善属于社会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的特点。许多研究者缺乏将导视标识设施放在城市大环境中的研究视角;缺乏导视标识标识与被标识的对象(实体、空间)的关系研究;缺乏导视标识标识与导视标识标识之间存在着既有相互增强的作用、也有相互消减的作用的研究等等。城市公共空间导视标识设施中重要的系统,诸如路名牌、公交站牌等,具有数量巨大、分布面广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建设标准、管理部门认识分歧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建设、改造和完善的过程不同于某项单体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复杂性要远远超过较为某项单体建筑项目的实施。
已有的许多研究发现并指出了城市环境导视标识设施的各种缺陷,并从设计角度提出了批评意见和解决设计方案。似乎,只要通过好的规划、设计,拥有高超的制作技术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对为什么造成了这些缺陷?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对寻路难、环境乱、标识设置不理想的状况置若周闻?什么人需要何种导视标识设施?什么人不需要导视标识设施?什么人反对设置某种导视标识设施?等诸如此类看似理所当然,却更为复杂,更为隐秘,更起决定作用的导视标识设施设置工程背后的社会因素的问题缺乏全面考虑。在许多研究中,忽视了政府管理部门体制缺陷、投资匾乏、建设标准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素。
4、缺乏导视标识设施的整合性研究
导视标识设施的整合性研究不够,已有的各类导视标识设施设计设置研究,大多进行单一类别的封闭式专题研究。跨类别的整合式研究几乎没有,由此造成各不同类别的导视标识设施所传达的寻路信息自成体系,互不联系,无法发挥整个导视标识系统的整体优势。
例如,城市的门牌编码、道路名称、公交站点位置等导视标识信息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网络,各方面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但是,目前各类导视标识设施的技术标准、规范等研究成果所反映的内容却相互分割、互不联系。无法指导设置者在设计设置过程中进行整体考虑,由此造成了导视标识设施的效率低下、导视标识功能失灵等结果。
5、研究领域的难点及研究重点
1.该领域研究的难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导视标识设施概念具有外延广、内涵少的特点,概念难于界定且不易把握,很难进行精确的研究导视标识设施的外延十分广泛,从广义来看,可以认为空间环境中的一草一木,对于特定的人来讲,都可能具有导视标识的意义,都可以认为是具有导视标识作用的设施。
导视标识设施的内涵很少,可以认为凡承载空间环境信息的空间实体要素就具有了导视标识设施的特征。由于导视标识设施概念存在着外延广、内涵少的特点,因此,该造成了该研究领域缺乏确定性和精确性,研究领域中的存在着各种概念模糊多义,研究界面交叉重叠,研究内容不够清晰等问题。
②导视标识设施具有双重性造成研究课题难以独立进行,难以形成独立研究体系
导视标识设施属于空间环境设施,是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是空间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密不可分。同时,又属于环境的地理信息媒介,是空间环境的说明,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既不同于诸如路面、路牙等具有实在功能的空间环境设施,又不同于诸如交通图等独立于空间环境的信息载体,是一种既与空间环境密切相联,又与环境相对独立解读环境的双重体。
导视标识设施的双重性决定了其对于空间环境具有很强的依附特征,其无法如地图那样,作为空间环境的模拟物,完全脱离所描述的空间环境而独立存在。导视标识设施缺乏自成体系的单纯性和独立性,其既要说明空间环境,又要与空间环境密切结合(表现在设置上,如指路牌的设置要受到市政建设管理部门的制约;门牌的设置要受到公安部门的制约;又如其既要适应所描述的空间环境,又要顾及到认读者的行为特征等等)。
导视标识设施的双重性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模糊性和边缘性等特征,研究成果也具有零散、多元等特点,该领域的研究同样难以形成系统的、独立的体系。
③导视标识设施涉及空间范围的广阔与设施系统自身信息的密切关联造成了难于研究的状况
导视标识设施的系统性特征十分明显。小的系统,可以是某条商业步行街的导视标识设施独自形成的系统;大一些的系统,可以是某个街区的导视标识设施独自形成的系统;如果再向更大的范围扩展,也可以是某个城市、某个国家的导视标识设施独自形成的系统;甚至在某些领域(如高速公路公里导视标识系统)已经发展为全球性导视标识系统。系统的空间范围越广,涉及的研究变量也多,如全球性的导视标识系统会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的语言的差别、认知习惯的差别;交通空间环境的差别;各自设置标准、规范的差别等等。涉及的研究变量越多,也越难以突破,也越难于出成果。
因此,导视标识设施的研究的难点(事实上对导视标识设施不断优化的工作的难点也正在于此)在于导视标识设施系统各类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保障从整体上实施的相关规范和相关法规的研究。
6、城市标识系统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①明确导视标识设施在空间环境系统(指由人、空间环境、导视标识设施共同构成的以空间环境认知为指向的环境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理清导视标识设施与空间环境系统中相关要素(人、空间环境)的关系。
②揭示导视标识设施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作用机理,分析导视标识设施的构成类型。
③构建导视标识设施中最为基础、最具典型特征的类型—城市公共空间静态视觉导视标识系统的基本理论体系,提出该系统规划设计及其设置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为完善城市导视标识设施提供依据。